第124章 重建靜塞軍 (第1/3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重建大宋鐵騎禁塞軍,不是一件簡單之事。宋太宗趙光義當年之所以能建靜塞軍,是因為他北伐得馬4萬匹,以此為基礎,組建起北宋歷史上最強的一支騎兵軍團:滿員3000人,一人5馬,馬匹也都是清一色的良駒,騎士均能開200斤硬弓,剽悍異常,從軍士到戰馬全部披重甲,兵器除了弓箭外,全部配鉤連長槍。
我李逵心目中的大宋鐵騎,騎兵至少一萬名,清一色汗血寶馬,一人雙騎,從軍士到戰馬全部披重甲,兵器除了神臂弩外,全部配鉤鐵管火槍。
至於騎兵人選,我有個大膽的設想,組建一支以蒙古人為主的騎兵軍團。蒙古騎兵曾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這在中世紀的其它軍隊中是聞所未聞的。打了敗仗的敵人始終無法相信,自己竟會被一支遊牧部族所征服,他們一直錯誤地堅持認為,蒙古軍隊是一群聲勢浩大卻又缺乏紀律的烏合之眾,他們之所以取勝完全是依靠兵力上的優勢。
蒙古軍隊取得作戰勝利的基礎不是數量而是質量。通常,蒙古軍隊比其主要敵手的軍隊規模要小。成吉思汗組建的最大一支軍隊是他用來征服波斯的那支部隊,人數也不過24萬;即使他們用來征服俄羅斯和整個東歐及中歐地區的軍隊也從沒超過15萬。事實上,蒙古軍隊取勝的秘訣,恰恰在於成吉思汗擁有一支前所未有的組織嚴密,訓練有素而且軍紀極其嚴格的軍隊。蒙古騎兵對戰馬的訓練也極其嚴格。與歐洲馬匹不同,蒙古馬不論嚴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具有極強的忍耐力,必要時可以連行數日而不進糧草,甚至能在相當短時間在最險惡的地形上越過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這同時也使蒙古軍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強。
組建一支以蒙古人為主的騎兵軍團,梁太尉以為不靠譜。梁太尉認為,“非我族人,其心必異。”我據理力爭,認為可全部選取我大宋境內的蒙古人,已不算真正的蒙古人了。梁太尉內心還是信任我李逵的,最後做了讓步:組建蒙古鐵騎可以,但必須有相同數量的漢人鐵騎相抗衡,以免將來無法駕馭。我只好同意,梁太尉的擔憂也不無道理。而且,我還提議,即使組建蒙古鐵騎,也是以漢將為主將,這樣更保險。梁太尉見我的這個主意很靠譜,於是先去了趟太師府,又派人叫我在太師府門外候著,一同上殿面君。我知道事情有望,於是,匆匆帶了衛隊,趕到太師府門前,叫梁一刀前去通報。梁太尉、宿太師早已候著,聽說我已到來,不再叫我進去磨蹭,兩人立即出來,分乘馬車,帶我進宮面聖。
本來,近幾月的強軍之策動作頻頻、碩果頗豐,皇上趙佶已經對我信任有加。今日一聽,我又要組建騎兵軍團,重現宋太宗時代的靜塞軍風采,高興地站起來了。連連說:“宿太師真乃李逵之伯樂,能於千軍萬馬中識得千里馬。還替朕找來李逵這個賢婿,不簡單啊!我大宋成千上萬的官吏將帥,誰有太師眼光毒辣!梁太尉也是朕的股肱之臣,沒有太尉的栽培,哪有李逵的今日!就拿今日組建騎兵軍團之事為例,假若太尉以為偏頗,不予支援,你李逵還以為能建奇功?”
怎麼說得好好的,反倒指責起我來了?但必要的禮節還是要有的。我連忙抱拳道:“陛下說的是!沒有陛下、太師、太尉,我如今還在潤州飲酒度日,昏昏不可終日呢!哪敢想什麼強軍之策?哪能做了陛下女婿?”
別看史上趙佶昏庸,但其實為人賊精著呢,只是之前身邊六賊環伺,想要有所作為談何容易?如今文有宿太師,武有梁太尉,兩人皆為忠君通達之人,有此兩人輔佐,趙佶自然知大局、明事理。
趙佶見我知趣,又笑道:“組建騎兵軍團,重現靜塞軍風采,這主意好啊!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說著,激動得“咳咳咳咳”連續乾咳起來。李公公見狀,連忙跑上前捶背,許久方止。
趙佶又大笑道:“哈哈哈哈!想當初,童貫、高俅專權,朕處處掣肘,想有所作為也不得。如今,朕得太師、太尉二位愛卿,如魚得水。這個強軍之策搞得風生水起,皆靠二位愛卿和衷共濟。這個騎兵軍團,太師、太尉二位愛卿便共進退吧!至於李逵,有太師、太尉在前罩著,你好好做事吧,不要有後顧之憂!”
我聽明白了,這是把我李逵當自己女婿呢。於是
《梁山不老》 第124章 重建靜塞軍(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