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許昌學府(六千) (第1/4頁)
如霜長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日時光匆匆流逝,許昌古城已然被沸騰的人聲所充盈,熱鬧非凡。
那座象徵著百家智慧碰撞的“爭鳴臺”,經過精心籌備,終於巍然矗立於世人眼前。劉耀,這位兼具武勇與智謀的君主,親自率領著朝中百官,蒞臨現場審視每一處細節。
此舉不僅彰顯了他力挽狂瀾於既倒的武勇,更欲向世人證明,他以文治國、安邦定亂的文韜武略同樣不容小覷。
典韋一行人如影隨形,緊隨劉耀左右,他們的職責是守護這份難得的安寧與秩序,確保每一位參與者的安全無虞。
而郭嘉,這位學府建造的幕後智囊,此刻正化身為引路人,以他那淵博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為眾人細細描繪著這座即將孕育無數英才的學府藍圖。
他的解說,如同春風化雨,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心生嚮往,對即將到來的學術盛宴充滿期待。
許昌學府,這座承載著無數夢想與希望的殿堂,靜靜地坐落於許昌城東郊,距離繁華的城市約有五十里之遙。
隨後,自劉耀以下,直至最底層計程車兵,無不瞠目結舌,為眼前這座建築所展現的絕美風姿所震撼。
難怪往昔歲月中,中式裝潢之路鮮有人踏足,原是這等奢華非尋常人家所能企及。
此地,彷彿天生便是為了鑄就非凡。它坐擁北國之陽,背倚巍峨青山,風水之妙,無可挑剔。山體挺拔峻峭,蘊含著一股勃勃生機,彷彿大自然的精粹盡皆匯聚於此。
而外圍,一條碧波盪漾的河流蜿蜒流過,水面寬闊無垠,游魚穿梭其間,自在嬉戲。
郭嘉早前特意延請了一位風水大家,一番苦心尋覓,終得此寶地。
這裡,既有山川之靈秀,又隱含著一股剛健勇武之氣,彷彿天地間的精華與力量,皆在此地交匯融合。
若是在此福地興建學府,必將匯聚八方英才,成就一番安邦定國的偉業。
眼前這片廣袤無垠的空曠之地,實屬罕見。尋常學府,能有個數十畝地,便已算得上規模宏大,令人稱羨。
然而,此刻的許昌學府,卻以一種超乎想象的壯闊展現在眾人眼前。其任意一棟建築,佔地面積竟可達數十畝之廣,這番手筆,著實令人驚歎。
相比之下,即便是名滿天下的洛陽太學,佔地也不過二百畝,房屋三百餘間,雖已令人歎為觀止,但在許昌學院面前,卻也不免稍顯遜色。
整個許昌學院,佈局方正,井然有序。城牆高聳,高達兩丈四尺,寬達六尺三分,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
如此宏偉壯觀的學府,必將孕育出無數傑出的人才,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與其說是一座學府,倒不如說是一座小城,裡面生活兩三萬人,絲毫沒有問題。
這個學院,劉耀可是籌備了一年有餘,光是動用了戰俘就接近五萬人,民夫則是徵用了接近十萬人。
劉耀期間至少花費白銀至少十萬餘兩。
學府之內,裝飾奢華而不失雅緻,隱隱透出一股低調的華貴。環繞四周的城牆,青磚砌就,堅如磐石,彷彿能屹立百年而不倒,歲月難以侵蝕其分毫。
而那學府大門,更是氣勢恢宏,高達兩丈四尺,寬達三丈八尺,足以讓三輛重灌戰車並肩駛入。門體精選鐵梨木精心打造,外層又緊緊包裹著鐵皮,更添幾分堅不可摧之感。
門上鑲嵌的八十一枚銅釘,每一枚都大如碗口,閃爍著冷冽的金屬光澤。僅這一扇門,其重量便超乎想象,少說也有兩千斤之重,非得四名力大無窮的壯士合力,方能緩緩推開。
在那莊嚴大門兩側巍然矗立的,是青石雕琢的門樓,它們並肩而立,盡顯雄渾與雅緻。門樓之上,一幅對聯熠熠生輝。
上聯:書山有路勤為徑
下聯:學海無涯苦作舟
這十四個大字,每一筆都遒勁有力,足足有六尺之高,被細心地敷上了金粉,於是在陽光下更顯璀璨奪目,即便是遠在數里之外,那耀眼的金光也能輕易捕獲行人的目光。
談及這副對聯,它無疑是出自“文抄公”的劉耀之手,字裡行間洋溢著激勵學子勤勉向上的溫情與期許,用以裝點門楣,再合適不過。
大門之巔,赫然懸掛著一塊氣勢恢宏的巨型匾額,其尺寸恰為五尺之高,八尺之寬,宛若蒼穹下的一方瑰寶。
匾額表面,銀粉熠熠生輝,金邊鑲嵌其間,更顯尊貴非凡。此匾非比尋常,乃精選一整塊珍稀的金絲楠木精雕細琢而成,每一處紋理都透露著自然與匠
《三國:萬倍返還,主公我絕不私藏》 第363章 許昌學府(六千)(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