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0章 姐姐會怎麼選 (第1/2頁)

凡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慘烈,人們從此便都承認了分水的結果,千百年來無有異議。那五位好漢撈了六枚銅錢,其餘各村也撈了些,只張良村的人一個也沒有出來,被眾村嗤為‘草雞’,於是議定該村除少用水外,每年三月三祭祀源神時還要多獻一隻草扎的雞,以示懲罰,該村中人祖祖輩輩都不願提此事,倍感羞辱,有一年,他們將草雞換成了公雞,還犯過眾怒哩。”

(草雞:方言,形容人膽小軟弱或舉止猥瑣,老子《道德經》中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謂“芻狗”,是指用草扎的紙狗,為的是在祭祀的時候使用,想來獻祭草雞功效也類似,而當地傳言,張良村民獻“草雞”的這條規矩直到1949年後才取消。)

少妍素來看熱鬧不嫌事大,隨口咕噥道:“竟還有此等事?前日各村獻祭該好好瞧兩眼來著。”

“以此事前後,可見當時用水極度稀缺緊張,村民們為此爭鬥,無法調和而愈演愈烈的史實。不過話說回來,這到底是什麼時候的事啊?”子獻疑竇重重地眯起了眼,看向少姝拋根問底。

“我聽舅舅說,似乎該是春秋時的事情,天下紛爭不斷,告武力而平息者司空見慣,”少姝回憶牽動,似是想到了什麼,沉聲道,“昨天咱們溫習禹貢之評田定產,其實《山海經》亦有載,大禹在評定各山時說過,凡他所評之山,有出水者,有受水者,還有出銅鐵者……”

“有趣,與洪水爭鬥了一輩子,到頭來,大禹認為的‘好東西’,第一是水,其次才是銅鐵礦啊。”少嫆忽而生出些許玩味,不覺打斷了姐姐的話頭。

“少嫆說的何嘗不是,”子猷十分贊同,“治過水,方可深知水性,大禹是切實懂得水的威力——奔湧不歇,彙集壯大,摧枯拉朽,開山劈石——不是切實懂得,又怎麼談得上巧妙駕馭?哦,少姝,你接著說來。”

“懂得……駕馭……”少姝出神地嘀咕著,聽得叫她,這才收回了思緒。

“是,大禹說‘得失之數,皆在其內,是為國用’,即明言或得或失的運數,以及興衰存亡都在這土地上,一國之財富也來源於山水之間,不過呢”,她腔調陡然轉折,一字一頓道,“大禹還認為,凡此等等的‘好東西’,乃‘天地之所分壤樹谷也,戈矛之所發也,刀鎩之所起也,能者有餘,拙者不足。’”

(“天地之所分壤樹谷”句:出自《山海經禹曰》,文字處於《五藏山經》篇尾和《海6外四經》篇首之間,意思是,這些山水資源是天地用來劃分疆域、種植五穀的地方,戈和矛因此而產生,刀和鎩由此而興起,它使有能力的人富足有餘,使愚笨的人匱乏不足。)

“掉了半天書袋,你到底想說什麼吶?”少妍漸漸回過味兒來,忽而惴惴以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領會,在我看來,這段自有引申之意,說的是財富乃人人覬覦之物,但若禮崩樂壞,事不稽古,則狂狡有作不能制衡,為求歸正,無不從流血而成,其上的五人之墓,便是一例。”子獻想到古今興廢,猶為感慨,不由替少姝代答。

這些話出來,諸人心中無不凜然而生寒懼之感。

“此五位被當地人尊為仁義之士,可以說實至名歸。時至今日,百姓們仍在口口相傳,稱道他們生前品行質樸,解衣衣人,樂善好施,在鄰里之間素有口碑,非那起動輒械鬥的登徒子可比,而在他們大義捨身之後,眾鄉民無不為之嗟嘆動容,遂立碑以記,後來,又特為建造了一座五角亭子,慎而重之地嵌了起來,供後人瞻仰傳誦。”少姝緩道。

“其志其行,足與日月同輝。”王文娟慢騰騰的語調裡滿是景仰,“我曉得了,他們的碑碣緣何會立於這山頂上,又時時與源神廟同受香火,這所有尊崇本為他們應得。”

(碑碣:古代把長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圓首形的或形在方圓之間,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秦始皇刻石紀功,大開樹立碑碣的風氣。東漢以來,碑碣漸多,有碑頌、碑記、又有墓碑,用以紀事頌德,碑的形制也有了一定的格式。後世碑碣名稱往往混用。)

“是的嫂嫂,據說爭水當日,天上還真的出現了白虹貫日的奇景。”嫂嫂品鑑恰切,少姝深以為然,感佩之餘忙又補充道,“所謂神祇,都是先天而在的真聖,凡人瞠乎其後,絕難企及,而唯有於國於民有大功者,才會被百姓奉作神明,為世代銘記供奉。”

聽少姝這樣說,子默抬頭,眸間光影幢幢:“唔,姐姐,你說的異像確屬大有來頭,若非有精誠感天動地,那是難得一見的,對了,似乎我在哪本書上讀到過,聶政行俠,義刺韓傀時,

《少姝的山水》 第20章 姐姐會怎麼選(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