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整活! (第1/4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新政之舟,於京城順天府揚帆起航,方能乘風破浪,遍行天下。
若此舟未穩,強行續航,無異於黃粱一夢,難以為繼。
是以,京城新政之舉,牽動大明上下萬眾矚目。
“爾等欲遣陸文昭,執掌稅務稽查之任?”
朱由校目光淡然,掃視畢自嚴與袁世振二人,輕聲問道。
皇帝一語中的,畢自嚴連忙躬身奏道:“陛下聖明,新政明令,嚴懲偷稅漏稅,舉報有賞。然臣等憂慮,地方士紳勾結官府,欺壓百姓,玷汙律法清名。”
袁世振緊隨其後,補充道:“更兼地方官吏,或怯懦,或存私心,對士紳豪強不敢輕舉妄動。”
“朕已洞悉。”
朱由校輕嘆,繼而道:“此奏章,二位卿家可收回。”
“陛下!”畢、袁二人聞言,面露驚愕,心中暗自揣測:莫非陛下不欲動用錦衣衛?
“世事紛繁,有些事,卿等可為;而有些,則需朕親力親為。”
朱由校目光深邃,“況且,以錦衣衛之力稽查賦稅,其責重大,非卿等所能揹負。朕不願大明重蹈覆轍,再現清君側之悲劇。”
言罷,他望向二人,緩緩道:“朕曾言,願觀天下是責朕,還是朕責天下。今日之事,亦是此理。”
畢自嚴聞言,動容不已,挺身而出:“陛下,此事應由臣擔當。新政若起波瀾,招致士紳非議,臣願一力承擔,以免陛下蒙受不白之冤。”
“忠奸之辨,非卿一人之言,亦非朕一人之斷,當由天下萬民共評之。”
朱由校笑言,轉而引經據典,“朕曾研《論語》,有一則故事,頗有深意。陳司敗問孔子魯昭公是否知禮,孔子答知禮。然背後,孔子卻對弟子言及昭公之失,自責未能直言君過,此乃君子之德,勇於擔責,善名歸於君上。”
“畢師今日之言,令朕憶及古賢之風,過則歸己,功則歸君,實乃高風亮節。”
一番話畢,朱由校再次讚歎:“畢師,古賢之才,今日再現矣。”
“畢師乃君子之典範,朕豈能自貶為小人乎?”
“陛下聖明。”
面對皇帝的堅決,畢自嚴面露難色,言辭懇切:“微臣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厚愛,實乃萬不敢當。”
言罷,他毅然撩袍跪拜,叩首以謝。
“陛下以國士之禮相待,臣豈能令陛下揹負不白之冤?”
朝堂之上,風言風語四起,直指畢師有僭越之嫌,閉塞言路。
朱由校深知,一旦應允那奏章,畢師恐將步入“清君側”之險境,不禁搖頭嘆息。畢自嚴心繫君名,而朱由校亦需顧全畢師之譽,乃知其背後深意。
錦衣衛之調動,猶如棋盤落子,須由君上親為,以免朝堂風起雲湧。
昔年魏忠賢權傾一時,東廠、錦衣衛盡在掌握,黨爭愈演愈烈,百官分崩離析,捲入閹黨與東林之旋渦。
若允畢自嚴所請,無論自願與否,他都將與廠衛緊密相連,成為眾矢之的。
韓非子有訓:“唯器與名,不可假人。”
錦衣衛,此等利器,唯有緊握於君手,方能震懾百官,平息非議。
袁世振適時進言:“陛下,廠衛掌賦稅稽查,必有人詬病其橫行不法,損陛下聖名。
然百年之後,史書所載,此等罵名,臣等願一力承擔。”
朱由校聞言,豪邁一笑:“朕生不圖身後名,但求大明百姓安居樂業。罵名加身,若能換得萬民安康,暴君之名,朕亦甘之如飴。”
此言一出,畢自嚴與袁世振面面相覷,沉默中滿是對皇帝胸襟的敬佩。如此坦然面對罵名者,古來能有幾人?
“既如此,二位愛卿有何良策,但說無妨。”朱由校話鋒一轉,詢問起
畢自嚴沉思片刻,提議道:“臣請陛下自錦衣衛中精選精銳,仿效度支司查貪之法,派駐戶部,專司各府州縣稅賦稽查之職。”
袁世振隨即補充:“專事稽查,不涉他務。”
\"諸位卿家,可曾思量過錦衣衛之人力匱乏?\"
朱由校輕撫袖擺,指尖輕點,為二人細陳道,\"大明疆域遼闊,百五十九府,一九三州,千一百七十一縣,廣袤無垠。\"
\"試問,何以遍佈天羅地網?\"他話鋒一轉,引人深思。即便錦衣衛人數浩瀚,亦難遍及每寸土地,況乎他司亦需人手,龍輦之側,護衛豈能或缺?人才之匱乏,實乃燃眉之急。
袁世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第143章 整活!(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