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背水一戰的教皇 (第1/4頁)
時空寡頭koen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241章 背水一戰的教皇
教宗,為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梵蒂岡元首,已延續160任,首任教宗為耶穌十二門徒之首聖伯多祿(聖彼得)。當選後終身任職,不可罷免。教宗領導的天主教會是世界上信眾最龐大的宗教教派,從羅馬帝國開始以致影響歐洲及世界文明發展至今,又因其駐地在羅馬,所以又稱羅馬教宗。教宗其完整頭銜為:“羅馬主教、耶穌基督代表、宗徒長之繼承人、普世教會最高教長、義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總主教及都主教、教皇國元首及天主眾僕之僕”。
除了他的宗教職務之外,教宗也是擁有獨立主權的教皇國的國家元首。早在耶誕2世紀主教制產生後,所有主教均被稱為教宗。羅馬主教因駐在羅馬帝國都城,政治、經濟勢力最大。耶誕5世紀,由於英諾森一世和利奧一世的努力,羅馬主教逐漸凌駕於其他主教之上,獨佔教宗頭銜。吉萊西厄斯一世首先宣佈教宗在信仰上的權力既獨立於皇帝,又獨立於教會會議,聲稱“教會權力”高於“帝國權力”。教宗格列高利一世認為教宗是上帝指派的全部教會的首腦,將教宗的影響擴大到自己的轄區以外。耶誕8世紀中期,法蘭克王國國王矮子丕平為酬謝教宗對其奪取權力的支援,將奪自拜佔廷的羅馬至拉韋納一帶的土地贈給教宗,是為教宗國之始。
雖然教皇是基督教教會的最高領導者,但是權利是和中國曆代帝王沒法比的。穿越眾熟知的教皇模板還是來自於西方眾多對大權獨攬可以任意處置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和劃分西葡兩國狂妄的瓜分世界的教皇子午線的宣傳。實際上,十字軍剛剛東征的這個時代,教皇的權利並沒有穿越眾先入為主的想象的這麼強大。如今的教皇國依舊還是一個沒有完整主權的非正常國家。
教皇國並沒有正式的國名,其常見的拉丁語(教皇國官方語言)名稱是“lesiae”,意即“隸屬於教會的諸邦國”;教皇國在義大利語中有多種名稱。例如“”、“ificio”、“ della chiesa”、“gli stati della chiesa”、“ificii”。其中“gli stati della chiesa”和“ifici”意為“教會的諸邦國”、“教皇的諸邦國”。此處的“邦國”為複數形式,也就是說,教皇國並不是一個單一制國家。而是由許多昔日的獨立或半獨立城邦、小國和貴族領地構成的共同體。
在天主教會的教階體制中,教宗享有最高的立法權和司法權。能制定或廢除教會法規,指定人員組成教廷,創立教區,任命主教,而且“在倫理和信仰上永無謬誤”。在11世紀前,教宗須經世俗君主或義大利貴族遴選或認可。尼古拉二世登基後於1059年決定教宗由樞機主教選舉產生,但須得到法蘭克王亨利一世及其繼位者的認可。直到1179年第三次拉特蘭會議和1274年第二次里昂會議兩次確認後。才正式規定教宗可單由樞機主教選舉產生,此時的教皇獨立性還很差。
中央集權水平低下的歐洲要到啟蒙運動前才剛剛能達到我大秦帝國郡縣制的水平,中世紀的教皇國的中央集權也就可想而知了,教皇的威嚴完全來自於信仰和歐洲眾多修道院的力量和世俗君主的實力對比。如果一個主教轄區內部的地產多數屬於教會。或者貴族多數支援教會自然就是教會說了算。這種比拼實在是太現實了,也太沒有藝術感了。
歐洲的宮廷鬥爭簡直就是過家家,一直停留在夏商周時代的誰拳頭大誰親戚多就牛逼的時代,根本連合縱連橫的意識都沒多少,貴族和主教們的智力水平退化到羅馬共和國之前的王政時代都不如的部落聯邦水準已經多年了。沒有統一的大帝國自然就把祖宗留下來的帝國內部鬥爭技能失傳了。
教廷內部一盤散沙。各個諸侯國也是互不統屬,除了名存實亡的一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德意志地區戳著,根本沒有上得了檯面的豪傑雄主能和穿越眾掰掰腕子。在華夏還沒有進入歐洲的時候,教皇還能用絕罰嚇唬一下不聽話的諸侯,讓眾多不服周的中小封建主架空失去基督徒身份的大諸侯。但是華夏帝國進來之後。日漸強大,越來越有統一國家級地理名詞內諸侯實力和野心的大封建主也就越來越不把教皇放在眼裡了。
地產眾多的教皇國再怎麼牛也只是一個精神領袖,其精神原子彈數量遠遠超過物質原子彈幾百倍,10至11世紀,羅馬教廷勢力衰微,教會私有化,教士墮落腐化。精神原子彈也沒有多少了,民心喪盡這個詞也就堪堪一用,勉強依靠十字軍支撐一下教廷的存在感,也就比後世濫印贖罪券的末
《第一日不落帝國》 第241章 背水一戰的教皇(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