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3章 放榜 (第1/2頁)

夜讀聞秋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殿試的試卷由內閣統一批改,主審人為中樞左丞楊兆林。

內閣人數眾多,批起卷子速度很快,考後的第二日晚上就有了結果。

楊兆林從中挑出幾份他自認為寫得極好的答卷準備明日提交太子府,雖然試卷都被遮住了姓名,可透過比對會試試卷的字跡不難發現,這四份分別是許觀、沈春林、陳明、宋潛溪的答卷。

正在思量之時,這屋裡卻是來了位不速之客。

能不通報就直進中樞的除了陛下和太子,就是兩位親王了。

來的是永王,他姓姚名崇,是當今陛下的堂弟。

因為皇上子嗣單薄,僅有兩子一女,再加上其原本就有從龍之功,這才得封親王之位。

他來的目的,楊兆林也猜到了,定是為了王妃的那個侄兒。

好在沈春林確有些真才實學,這才不至於讓他難做。

果不其然,永王開口便問道:“楊大人,這沈春林的文章寫得如何啊?”。

“回王爺,這沈春林的文章自是極好的,我正準備將其與另外三位考生的答卷一併遞交上去,由太子殿下評定今科進士及第之人。”楊兆林小心翼翼地回答著,語氣中帶著一絲謹慎和恭敬。

永王聞言,不禁好奇地挑了挑眉,道:“哦?看來我大虞人才濟濟啊,竟然有四位考生的答卷不分上下,讓楊大人都評不出個高低,這樣,你拿過來讓本王幫你看看。”說著,他向楊兆林伸出手去。

楊兆林猶豫了一下,心中有些忐忑,但最終還是咬咬牙,將四份答卷遞到了永王面前。

永王接過答卷,仔細閱讀起來。一旁的姚崇則緊張地看著永王的表情,心裡暗自祈禱著。

永王讀完一篇又看下一篇,時而微微皺眉,時而露出讚賞之色。他看完三份答卷以後,滿意地點了點頭,對楊兆林說道:“嗯,確實寫得不錯!”,這讓楊兆林松了口氣。

等他讀到第四份,初時還不覺得什麼,直至看到策論中所寫“尾大不掉”時,立馬變了臉色:“哼,一個小小計程車子,也敢出此妄言,楊大人,這人是何背景,怎麼這麼大膽?”

楊兆林接過一看,道:“這是一位豫州士子的答卷,並無大的背景,雖出身嵩陽書院,但父母都是山中農戶。”。

“楊大人,依本王看,這人的文章就不必呈給太子看了。”永王揹著雙手,皺著眉頭,語氣有些不悅地說道。。

楊兆林一聽,臉色瞬間變得十分難看,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細汗。他連忙拱手行禮,小心翼翼地說:“王爺息怒,只是這……”

還沒等楊兆林把話說完,永王便不耐煩地打斷了他:“怎麼?現在你成了二品大員,就忘記了當初是誰救了你楊氏一族嗎?此次科舉要刷下三十個庸碌無能之輩,這其中為何不能有他?一個毫無背景的農戶之子,他憑什麼能夠進士及第?”說到最後,永王的聲音已經帶上了幾分怒意。

……

姚溫看著楊兆林呈上來的三份試卷,臉上露出欣慰之色,透過科舉考試,我大虞還是招到了幾個人才的。

然後,他又看了看剩餘的一百一十七份試卷,發現雖然也有幾個寫的可圈可點,但比之手上拿的這三份,卻又差了許多。

就連被刷下去的三十份答卷,他也都看過一遍,確實拙劣不堪,上不了檯面。

這些人平日裡寫寫文章還行,可想要有所作為,恐怕還需要教導幾年。

果然楊兆林做事,還是讓人放心的。

明德十八年三月,眾士子參加由虞帝姚重華親發策問殿試。因當時政局尚屬穩定,但邊患仍未消除,姚重華意圖對邊境有一個長遠的謀略,以保邊防安全之策。

殿試時,姚重華據此為題,問策眾人。許觀在策論中極力主張認為:“蠻夷之人,悍詐頑冥,很難以仁義結盟,應乘國內安定、兵力強盛之時,屯兵塞上,寓兵於農,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遠戍之兵絕不可少,邊境無虞。”,深得姚皇帝讚許,取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

兩日後,兩隊兵士披堅執銳,護送太常博士柳貫於皇城東門口張貼皇榜,此時場下已是人頭攢動,大多心情激動,難以自持,只有少數幾個淡然自若。

很快眾人便看到了榜上的內容: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明德十八年三月初六日,策試天下貢士宋潛溪等一百二十名,第一甲賜進士及第出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故茲告示。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一名,許

《從謹小慎微,苟到終結亂世》 第23章 放榜(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