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三六章 回鎮寧遠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鹿善繼之所以勸住滿桂,一個是考慮到寧遠城中的情況不明,還不知道究竟發展到了哪個地步,回去了以後怎麼處置得提前想好啊,難道回去之後不分青紅皂白把寧遠城中的亂兵一股腦兒都殺了不成。

對於從孫承宗幕府之中歷練出來的文人進士鹿善繼來說,凡是謀定而後動,早就已經成了深刻在骨子裡中的一種本能。

第二個考慮是得先保密,寧遠城發生兵變的事情,如今在錦州、義州,乃至前線大淩河和廣寧還沒傳開,再說義州城內外還有數萬軍民,也需要滿桂部下的五千騎兵坐鎮才能穩妥,你嗚嗚喳喳地帶著騎兵突然南下,一旦引起眼下這數萬正在築城的軍民恐慌生亂,新的義州城築不好還是小事,若是釀成了類似的兵變,那麼損失可就更大,也更加糟糕了。

就這樣,鹿善繼、滿桂,還有如今薊遼督師府的督標中軍參將吳襄和恰好前來請示事項的廣寧參將曹文耀,從接到訊息,就聚集到了義州城內的督師臨時行轅之中,商議到天亮,總算是定下了幾條:

第一,由吳襄帶著督標中軍先行趕回寧遠瞭解情況。

第二,待寧遠情況查明,鹿善繼帶領督標回鎮寧遠,處置兵變。

第三,由遼鎮總兵滿桂繼續帶領所部騎兵坐鎮義州,配合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和葡萄牙退役軍官高卡烏斯,繼續指導義州軍民,如期完成帶稜堡的義州新城築造。

第四,廣寧參將曹文耀立刻回軍廣寧,並派出信使趕赴錦州和大淩河,傳令錦州副總兵何可綱、副將祖大樂,以及大淩河參將金國鳳防範建虜突擊。

所有這一切佈置完了之後,天已大亮。第二波趕來義州城送信的寧遠信使也恰好趕到了。

這波信使則是留守督師府的中軍遊擊楊國柱和身在寧遠城中的祖大弼聯合派出來的信使,即祖大弼寧遠衛下的一個總旗,名字田雄。

鹿善繼見完了這個名叫田雄的信使,總算是初步瞭解了情況,當看到亂兵們打出的旗號是反對棄守廣寧並要求補發欠餉時,心中總算是暗自鬆了一口氣,看來寧遠兵變的情況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嚴重,即便是振武營、廣武營計程車卒全都參加了兵變,也不過是三四千人而已。

歷史上的寧遠兵變,一共是十三個營頭參與,亂兵加在一起總共一兩萬人,規模要比如今大得多,而造成的破壞和損失也要大的多。

最棘手的恰恰就是因為參與兵變計程車卒太多,沒法嚴肅懲處,否則就可能會釀成更大的兵變事件。

所以歷史上袁崇煥只是浮皮潦草象徵性地殺了幾個被推出來背黑鍋的替罪羊了事,真正的幕後黑手一個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懲處。

類似彭簪古、楊文魁、楊聲遠、左良玉、李國輔等人,最後不過是降職或者調任而已。

而其中的楊文魁、楊聲遠叔侄,還在崇禎二年後金入侵京畿的時候,獻出了駐守的永平府城,選擇了投降後金建虜。

至於左良玉那就更別提了,這件事之後根本不把朝廷和文官放在眼裡,最後發展成了明末最大的軍閥之一。

如今當然不會再有這樣的好事了。

雖然田雄帶來的訊息並沒有那麼具體,但是當得知督師府、總兵府仍然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中,而且亂兵並未佔據城門,而是仍被堵在城中之後,鹿善繼沒再猶豫不決,而是當機立斷,在佈置好其他事宜之後,與吳襄、孫鈐、田雄一起,帶著督標中軍騎卒千餘人,一人雙馬快速南下,回鎮寧遠。

一路上自然是經過錦州、松山、杏山、塔山而不入,只是派人入城告知守將緊守城池而已。

就這樣,一路上馬不停蹄、人不下鞍,一晝夜騎行三百里。

終於,在寧遠兵變發生之後的第四天早晨天剛亮的時候,鹿善繼一行人馬趕到了寧遠城的北門外。

鹿善繼一邊讓田雄上前通報,一邊讓吳襄招呼所部騎兵就在馬上補充食水。

不一會兒,寧遠城的北門開啟,駐守在北門之上的祖大弼,迅速出城拜見督師,同時向鹿善繼稟報了城中情形。

祖大弼說道:“督師大人,如今城中亂兵已經回營,督師府與總兵府皆安然無恙。只是振武營、廣武營士卒,仍然扣押著兵備副使郭大人據營堅守,標下與楊國柱不敢妄動,眼下兩廂倒是相安無事。接下來如何做,還請督師大人示下。”

鹿善繼聽完祖大弼稟報的情況,沉思片刻,問道:“督餉郎中白養粹如今何在?通判張世榮、推官蘇涵何在?”

祖大弼垂首說道:“稟報督師大人,張通判、

《日月當空照中華txt下載》 第一三六章 回鎮寧遠(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