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五十三章 鳳來事發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連著幾天沒有大朝,也沒有文華殿的小朝會,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今的內閣沒有首輔。次輔李國鐠忙閹黨案,閣臣孫承宗忙籌建直隸總督府,而首輔施鳯來則終於又上了自劾待罪的摺子,在家中等待處理。

施鳯來之所以第三次上折自劾,是因為實在沒有辦法,短短几日之內,上書彈劾他黨附魏逆的摺子就有十多道。

朱大明也覺得,如今最緊要的幾個佈局已經完成,首輔的更替已經不會對朝政造成多大的影響,所以在留中不發十來道彈劾施鳯來為閹黨的摺子之後,將最後的一道親筆批了一個“知道了”,然後轉回了內閣。

施鳯來一看皇帝的態度,就知道這次恐怕夠嗆了,皇帝也要放棄他了,如果再戀棧不去,後果恐怕會更嚴重。所以上了第三道自劾有罪、請求回籍的摺子之後,施鳯來就老老實實地在家待罪了。

對施鳯來的請罪摺子,朱大明沒有任何表示,只是寫了“閱”字,就由司禮監轉回了內閣。然而如今的內閣只有李國鐠一個人在位,想來想去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但是李國鐠很清楚,施鳯來的確是閹黨的外圍人員,從魏忠賢府邸之中抄沒的賬冊書信之中,就有施鳯來的“效忠信”。然而皇帝的態度又頗值得玩味。

朱大明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當然知道施鳯來是閹黨一邊的,但他即位之初,並不想要一個強勢的內閣,首輔越是弱勢,越是根基不牢,對他這個新即位的年輕皇帝就越有利。這也是朱大明一直保留著施鳯來,甚至李國鐠的原因。

在魏忠賢等閹黨核心骨幹倒臺之後,揹著閹黨嫌疑的閣臣,當然是沒有足夠的權威與皇帝的意思對著幹的,若是換上了東林黨又臭又硬的大臣當首輔,朱大明想幹的事情恐怕就要平添無數的麻煩。

先是黃立極,然後是施鳯來,這兩人都是閹黨的一員,但也正是他們的存在,替朱大明種種違背常規的做法,擋下了朝臣們的攻擊火力。

朝臣中許多所謂的清流,很多時候都是打著祖宗法度或者天理人心的名義,反對皇帝任何不合聖賢之道的作為。但是他們並不傻,知道不能在攻擊自己政敵的同時得罪皇帝。無數的史實讓他們知道,如果他們這麼做,那麼他們就一定是失敗者。

朱大明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留著施鳯來就是為他們樹立一個假想敵,從而為自己的一系列佈局贏得時間和空間。現在看,這個做法已經成功了。如今朝中的東林黨人,以及主張清除閹黨的非東林黨人,看來是難以忍受曾經的閹黨成員位居首輔之位了。

朱大明雖然不想被朝臣左右,但也不願意為了一個施鳯來,而與多數朝臣為敵。與此同時,經過三個月的觀察,李國鐠也是一個不錯的首輔人選。這就是朱大明的想法。

皇帝對施鳯來的態度,對李國鐠非常重要。如今他正牽頭三法司,緊鑼密鼓地圈定閹黨案的涉案名單,如果像施鳯來這種已經稱得上是正確確鑿的閹黨成員都列不進去的話,那麼他領銜敲定的閹黨名單就沒有一點說服力,真到了這一步,距離他丟官罷職或者被劃入閹黨名單,也就不遠了。

劉宗周當然是堅持要把施鳯來划進去的,他可不管你是不是首輔,而作為次輔的李國鐠卻不能不考慮。好在新任刑部尚書喬允升年紀雖老邁,但頭腦卻很清晰。

也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原因吧,從新皇帝登基開始,他就在觀察朝局,特別是近幾個月的朝局變化,他基本上猜到了皇帝的心思,東林黨過去的表現太強勢太激進,這肯定讓皇帝有點害怕,留下幾個閹黨的外圍成員,維持住朝政的平衡,正是自古以來的帝王之術。

照此推論,如果皇帝有意留下施鳯來,那就絕對不會將彈劾施鳯來的奏摺親筆批示之後再轉給內閣處理。如今皇帝既然已經這麼做了,而且還將施鳯來的請罪乞歸的摺子都轉給了內閣,那就清楚地說明皇帝要放棄施鳯來了。

弄清楚這點以後,喬允升也堅定地站在了劉宗周的一邊,再加上一個崇禎皇帝即位後任命的左都御史李標,三法司的意見已經一致。李國鐠當然也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就這樣,施鳯來的命運被確定了。

十二月十五日辰時正,皇極殿大朝會按照皇帝上次大朝時立的新規矩,開始如期執行了。首輔施鳯來待罪在家,自然沒有資格再參加朝會。剩下的兩位閣臣,李國鐠、孫承宗在列。武班之中,仍以領班軍機大臣、五軍都督府大都督英國公張惟賢為首。六部尚書除了吏部尚書空缺,其他也算是都來了,戶部尚書畢自嚴、禮部尚書徐光啟、刑部尚書喬允升、工部尚書李邦華都

《日月當空照中華類似的》 第五十三章 鳳來事發(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