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23章 門閥士族 (第1/1頁)

煮茶喝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桓溫聽後,哈哈大笑,遂看向王猛,問道:“兄觀我之模樣,可是隻會清談之人?” “咯噔噔——” 王猛再次從身上摳下一隻蝨子,又扔到自己的嘴中,咀嚼個不停,卻是不語。 桓溫道:“我桓溫從小心懷大志,時刻惦記百姓蒼生,欲意掃平天下,驅逐五胡,收復失地,還世界以太平。 此次北伐,我桓溫不消滅氐秦,誓不還軍!” 眾人聽罷,皆都肅然起敬。 王猛聽後,也是冷笑道:“以公之力,難道可以改變整個晉室清談之現狀?” 桓溫聽罷,頓時一愣,無言以對。 桓溫的高祖桓範,原是曹魏的大司農,後來被司馬氏誅殺,由此譙國桓氏淪為刑家,在西晉並非什麼高門望族。 桓溫的父親桓彝南渡之後,為了振興家業,於是每日聚眾清談,交結各方名士,位列“江左八達”之一,由此才躋身上層社會。 在晉朝之中,若是有人不會清談,那便如一群黑豬之中竄出一隻白豬來,必為其它黑豬所笑話。 改變晉室清談之現狀,豈可是他桓溫一人能所為? 桓溫沉默片刻,又道:“景略兄還有何高見?” “咯噔噔——” 王猛又再次從身上摳下一隻蝨子,扔到自己的嘴中,像咀嚼糖果一樣咀嚼個不停。 王猛道:“自漢朝以來,名門望族、門閥世家壟斷朝政,平民百姓難有出頭之日。 由此產生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之現象。 正如左思在其《詠史詩》中感嘆的那樣: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請問桓公,你可有能力改變這一現狀?” 桓溫聽罷,再次一愣,沉默不語。 冉閔聽罷,卻是心中對王猛連連稱讚。王猛所問,皆乃是當今社會之痼疾,也是影響社會發展的根本之癥結。 門閥士族生於兩漢,鼎盛於魏晉,滅亡於盛唐。 兩漢之時,沒有什麼科舉制度,士人官員的選拔主要是透過察舉、徵辟的方法推薦而來。 但其實這種選拔官員的門路是很窄的,所推薦選拔之人基本上都是名門望族之人。 正如在電影《長安三萬裡》中的門人對李白所說: “行卷(就是科考前將自己的詩文呈送給達官貴人,以此希望得到對方的賞識)之舉,豈是為你寒門所設?” 至於說什麼神童之類的人物,翻遍歷史,大多都為名門望族之後,比如說孔融。 至於貧苦老百姓家的孩子,是很少有出頭之日的,即便是有什麼光輝事蹟,也很少被世人所知。 即所謂“亂世出英雄”。 或許只有亂世,那些有著真才實學的平民子弟才可以衝出江湖,比如說關羽、張飛之流。 當然,即便是生在亂世,要想大展鴻鵠之志,也需要一個名頭來裝飾自己。 比如說劉備,自稱是什麼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如此才能“招搖撞騙”,稱為皇叔,逐鹿中原。 名門、噱頭,是當時立足政治不可缺少的條件。 在東漢的中後期時,社會上逐漸形成了一些“累世經學、累世公卿”的家庭,比如有著“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這些人不僅高官厚祿,而且圈田佔地,老百姓無地可種,只好寄人籬下,成為這些名門望族的附屬品。 久而久之,這些名門望族便成為當地的霸主,姓氏之前通常加以郡望,以顯得自己是名門之後。 比如說清河崔氏、弘農楊氏、范陽盧氏。 另外,這些名門望族不僅良田資產眾多,而且還擁有眾多府兵,即便是皇室朝廷,也不敢肆意動武,還需三思而行。 這些人身居高位,其親戚、朋友、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權傾朝野,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另外,皇室也有子女,皇帝也要娶媳婦,而且還不止一個。當然了,公主也要嫁人。 於是為了拉攏名門望族,皇室與各大官員和名門望族聯姻,許多名門望族又成為皇親國戚。 親戚、門人、朋友,還有透過“門當戶對”聯姻的親家,相互勾結,合則生,分則死,漸漸地形成了一些政治集團。 這些世代高官而且世襲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都擁有特殊優越地位,逐漸形成了門閥士族。 在東漢之時,選拔人才首先看族姓門閥。門閥大族的弟子在選拔任用之時優先照顧,提拔使用。 如此,基本上斷絕了老百姓家孩子的仕途之路。 鑑於這種現狀,在曹魏之時,曹丕為了改變了東漢末年操縱察舉的弊端,依據父親曹操“唯才是舉”的方針,聽取陳群等人的建議,採取九品官人之法,即九品中正制。 也就是將人才共分為九品,分別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級別。 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好的,採用輿論之法,按照德望名聲評定人才,而且還制定了一套選拔官吏的標準。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五排屠夫影片大全》 第223章 門閥士族(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