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些寫得生活化、生動活潑、言之有物的文章。賀抒玉說:“我的作文多次受到老師的誇獎,於是心中便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有一天傍晚,我們幾個喜歡文學的女同學,在盤龍山下校門口,依著欄杆暢談自己的未來。有的說,將來要成為丁玲式的作家;有的說,自己的奮鬥目標是當郭沫若;有的說,決心要做新中國的魯迅……”也許,天真的姑娘們的口氣太大了,但她們是真正的剛剛解放了的新女性,這些話是她們心境的真實而自然的流露。她多次講,感謝米脂中學的許多老師的教育、培養,特別是語文老師,第一次啟發她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並把她推向文學的王國,去做文學的夢。
那段生活,她有不少難忘的回憶。在她的記憶中,第一篇得到老師讚賞的作文是描寫她第一次參加新式婚禮的歡樂情景和感想。另一篇是《我的奶媽》,寫奶媽的善良和勤勞。賀抒玉降生後沒有奶吃,於是她從小吮吸著奶媽的乳汁長大;視奶媽為親生母親,是她永不變的感情。《我的奶媽》被校刊登載後,老師更是經常熱情地鼓勵她走文學的路。她在《我的路》裡說:“在老師的啟示下,做文學的夢,就像插在少年心靈上一雙縛麗的翅膀,載著大膽的幻想,去天空和大海邀遊,用不著考慮達到彼岸的路途有多麼遙遠,因為,正是那可望不可即的迷人的嚮往,才激發出我對未來的渴望。”
人的成長和環境有關,誰也不能不受它的制約。
奶媽,在賀抒玉的生涯裡是一個重要人物。奶媽給她的不僅是乳汁,更多的是善良、淳樸、勤勞——中國農民的高尚品質。賀抒玉那篇《我的奶媽》已經丟失,而奶媽的形象卻時刻都活躍在她的心裡。
奶媽家住在姬家姬半山腰一間經常剝落泥土的窯洞裡。寬寬的無定河,流著窮人的眼淚,日夜哭訴著。奶媽家窮得一點土地都沒有,丈夫給地主扛長工,有時到山裡開荒,一家人受著生活的熬煎,過著極不順心的日子。他們穿的是補丁衣,吃的是糠炒麵。可是一點點棗炒麵,或從人家樹下揀來的落蒂果子,都留給小抒玉。這顆偉大的慈母心,在賀抒玉的記憶和思想裡,永遠像宇宙中的恆星,閃耀著不滅的光輝,為她的生命播下同情和愛。賀抒五上學以後,每逢暑假,她便乘木船跨過暴漲的河水看望奶媽;寒假,她又踏過厚厚的冰床看望奶媽……她從沒有忘記奶媽!那時,賀抒玉雖是小小的年紀,卻知道為奶媽一家的不幸而不平,像懂事的大孩子,時常揹著奶媽獨自抹淚,甚至羨慕梁山泊的英雄好漢,能夠殺富濟貧。奶媽,像所有的母親一樣,以其善良撫育了她,塑造了她的同情心,培植了她對勞動人民深摯的愛。走上革命後,她一想起奶媽,便想起災難深重的家鄉人民,那種捐軀祖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堅貞信念,就像烈火一樣燃燒起來,以後的創作,也有奶媽給她的營養……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裡成長起來的女作家中,不少人是從參加宣傳工作、當演員開始起步的,賀抒玉就是其中的一個。
從小學到中學,她和姐姐都是唱歌跳舞的積極分子。1944年高中一年級,她倆一塊調入剛剛成立的綏德分割槽文工團當演員。那時劇團所演的節目,除了歷史劇、“魯藝”創作的劇目之外,還配合形勢靠自己現編現演各種秧歌劇,上山下鄉,經常一天三上臺,三天一換防。賀抒玉又瘦又小,除了演小女孩、小男孩,還兼管服裝和道具。雖然她只是箇中學生,但那時卻算個知識分子,領導十分重視他們,不斷在現實鬥爭的實踐裡培養、鍛鍊他們。她說:“我除了演戲和拉琴之外,主要工作便是和同學們一塊寫劇本。我們晚上演完戲,一回到住處,幾個同志坐在炕上,便討論起劇本來。小小的炕桌上,放著一盞麻油燈,把我們的身影和腦袋投射到圓形的窯頂上。儘管更深夜靜,但我們年輕的肌體裡,充滿了青春的活力,我們把一天當兩天從,心裡倒挺快活。因為我們要從群眾裡湧現出來的先進分子,如抗屬、基層幹部、增產節約的模範、保衛邊區的民兵等有意義的題材,一個個加工成小秧歌劇……”(1983年《飛天》第·8期《迷人而艱辛的事業》)“我是在對劇作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開始寫劇本的。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先做社會調查,發現突出的人物和事件,就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提煉加工。”當時劇團裡成立了一個調查組,“魯藝”的嶽瑟是組長,賀抒玉為組員。在調查和寫劇本的過程中,嶽瑟介紹她讀了許多蘇聯衛國戰爭的作品及契訶夫的短篇小說,還教她背誦唐詩和宋詞。那時,她和姐姐編寫了小歌劇《餵雞》,演出時姐姐演二媳婦,她演三媳婦,演出效果很好。她曾在子洲縣周家圪嶗深入
《中國20世紀作家》 第10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