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七十八章 秋葉 (第1/2頁)

梨花落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媚的九月間,大阮皇宮裡數不盡的菊花爭豔吐蕊,正是奼紫嫣紅。黃衫輕履的何子岑淡若一筆朗潤的水墨丹青,比兩旁的蒼青翠竹更為挺拔。

少年飄然出塵的氣息撲面而來,被秋陽染出一身清絕溫暖的輪廓,那樣寧靜而又出岫,迷亂了花陰後正拿著針線串取落葉的女孩兒一雙明媚的雙眼。

北國冬早,不過九月末,大阮的帝都已是秋風瑟瑟。幾天的陰冷連著幾天淅瀝的雨水,打溼了宮裡一片紅磚黛瓦的宮牆,染黃了梧桐樹上片片綠葉,在風中凌亂如一隻只飄飛的枯葉蝶。

葉蓁蓁在宮裡悶了幾日,今日趁著太陽晴好,命宮婢給自己準備了針線,在御花園裡穿落葉玩。金黃的落葉串在她瑩白如玉的掌間漸漸拉長,有些個思緒竟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

不經意間,葉蓁蓁的雙眸便被竹徑間行走的何子岑吸引。轟然一聲,像是緊閉的洞天石扉被毫無徵兆開啟,她瞧見了外頭燦爛的景緻。那一片落葉舞動的沙沙,竟似是自己少女芳心的一片悸動。

葉蓁蓁手裡的動作不覺慢了下來,唯餘下長長的一串樹葉徘徊在腳下。

少女早熟,十一歲的葉蓁蓁並不是第一次見到何子岑,卻是每次遠遠一瞥便被他的風姿折服,心裡再也容不得旁人。

葉蓁蓁痴痴咬著嘴唇,目送何子岑的身影從竹林間漸行漸遠,卻總是有些不甘心。她想了想,命宮婢先將針線帶回,只說自己要在御花園中逛一逛,便悄悄隨上了何子岑的腳步。

軟底的繡花鞋輕薄無聲,葉蓁蓁裹緊了蒼藍色繪繡折枝海棠的錦緞披風,踩著林間厚厚的落葉,不遠不近往前走去,想要瞧一瞧何子岑去往哪裡。

何子岑心情激盪,他穿過竹徑,又走上一條鵝卵石的小路,再然後是一道天然的長青藤翠障。最後眼前豁然開朗,是一帶湖水連著通往青蓮宮的九曲竹橋。

面對寂寂無人的宮殿,何子岑並未停下腳步,他一手撫過斑駁的紫竹橋墩,眼裡添了些許追憶,信步便走了上去。竹橋大約年久失修,何子岑的皂靴踏上去咯吱咯吱作響,葉蓁蓁忍不住輕撥出聲,喚了一聲趙王殿下。

何子岑回過頭來,瞧見離著九曲竹橋不遠的地方俏生生立著位蒼藍披風的女孩兒,如墨的長髮輕輕挽系,插著枝翠玉蓮花簪,容貌極是秀雅周正。想是因為害怕,那女孩兒臉色有些發白,正衝自己惶急的呼喊。

宮中並沒有這個年紀的公主,何子岑有片刻的恍惚,恍然才記起這位該是保國大將軍葉振天的孤女、被仁壽皇帝冊封為佳柔郡主的葉蓁蓁。

葉蓁蓁前世並不是陌生人,兩人曾有著幾面之緣,何子岑對她的端莊與識大體頗為讚歎。當些年葉夫人早逝,葉將軍一直未曾續絃。後來葉將軍在與大裕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為國捐軀,獨獨留下這一位孤女,已然後繼無人。

仁壽皇帝感念良將忠義,便將葉蓁蓁養在了宮裡,還冊以郡主之尊,使她有著她自己的俸祿,往後不必仰人鼻息。

謝貴妃昔年與葉夫人是閨中密友,不忍葉蓁蓁孤苦無依,便將她留在長春宮中做伴,葉蓁蓁感激涕零不說,謝貴妃為此還頗得仁壽皇帝的青睞。

從前宮宴上遇到過兩次,因這小姑娘替父親守孝,總是穿著素衣,他才約略有些印象。後來陶灼華入宮,兩個女孩兒同有親人離世,衣裳妝容極為相似,到有些惺惺相惜,還因此成了手帕交。

再後來仁壽皇帝指了陶灼華做何子岑的順儀,葉蓁蓁還去太子東宮探過兩回。她大婚之後,便隨著她的夫君燕王何子巖去了封地,此後極少返京。

兄弟間的分歧影響到這一對明明有著金蘭之誼的姐妹,何子岑登基之後,她們偶有書信往來,見面的次數卻少之又少。

何子岑印象極深的便是陶灼華嫁給自己的第二年便懷了他的骨肉,葉蓁蓁還特意找人送來幾盒血燕替她補身。後來陶灼華不幸小產,葉蓁蓁又特意寫來書信寬慰,牽掛之情躍然紙上。

一對好姐妹遠隔千里,陶灼華曾守著何子岑婉嘆過幾回,卻極懂得分寸,縱然日後冠寵後宮,貴為宸妃娘娘,也始終未提過要何子岑調燕王回京。

前世今生相隔得太遠,十一歲的葉蓁蓁不曾在何子岑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那一襲素衣、安靜又恬柔的模糊輪廓與記憶裡最珍貴的女子有些重合。

透過她,何子岑彷彿又見了只有十歲的陶灼華,穿著身月白色暗紋的錦衣,目光裡有著乍離故土的不安與孤寂,膽怯卻又故做大方地立在自己面前。

見葉

《灼華的解釋》 第七十八章 秋葉(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