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8章 楊漣面聖 (第1/2頁)

柯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月十八。

距離吏部給事中楊漣及大理寺丞左光斗呈奏那封在朝野間引起漫天非議的奏本已是過去了整整三天。

天色才剛剛大亮,司禮監內官便接到稟報,聲稱吏部給事中楊漣於宮外求見。

\"臣吏部給事中楊漣叩見陛下。\"

\"陛下,聖躬金安。\"文官鏗鏘有力卻又鬥志昂揚的聲音於張燈結綵的乾清宮內幽幽響起,打破了此間安靜祥和的氣氛。

\"愛卿不必多禮。\"一聲呼喝過後,身著長袍的朱由校便於案牘後緩緩起身,親自行至幾個月前才剛剛擔任了\"顧命大臣\",享有從龍之功的楊漣面前,並將其攙起。

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這還是朱由校自繼位以來,第一次與鐵骨錚錚的楊漣單獨奏對。

\"謝陛下.\"感受到臂膀處傳來的力量,年近六旬的吏部給事中楊漣緩緩起身,略有些沙啞的聲音微微有些顫抖。

因為昔日\"舉薦\"遼東經略熊廷弼有功,楊漣由兵部給事中平調至吏部給事中,官職雖是沒有升遷,手中職權卻是更甚。

不知是不是近兩日被奏本帶來的影響所困擾,楊漣此時的精神狀態有些疲憊,但眼神卻依舊堅毅。

\"啟稟陛下,臣三日前曾上奏宗室事,如今三日已過,陛下仍未硃批..\"緩緩落座之後,身著青色官袍的楊漣便是不假思索的拱手道,全然不顧司禮監掌印微微搖頭的\"暗示\"。

依著大明舊例,凡有臣子上奏,無論中樞同意與否,都要在五日之內做出批示,不過此等\"舊例\"早已被世代所淘汰,無人較真。

即便是昔日朝野關於遼東經略熊廷弼眾說紛紜的時候,也沒有人因為朱由校\"留中不發\"而專門覲見。

眼前的這個楊漣不愧是以\"直諫\"而聞名朝野,行事作風著實獨具一格。

\"事關重大,朕不敢輕舉妄動..\"隨手朝著身旁的司禮監掌印使了個眼神,待其屏退了周遭的宮娥內侍之後,朱由校便是語重心長的嘆息道。

自秦皇統一六國以來,歷朝歷代的皇室宗親都是國家大事,稍有些不慎便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陛下,正因為茲事體大,才要嚴加處置。\"

\"時至如今,宗室俸祿早已令朝廷財政不堪重負,若是再不予以整飭,我大明將入不敷出,民不聊生。\"眼見得朱由校遲遲不肯表露態度,且言語間猶豫不定,心直口快的楊漣便是提高了些許聲音,意正言辭的激昂道。

放眼歷朝歷代,雖說宗室皇親均是地位超然,但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從未出現過似大明這等令人觸目驚心的宗室負擔。

遙望兩漢時期,因為發生過呂氏掌權,以及七國之亂等緣故,漢朝劉氏宗室人口並不算龐大,並未對朝廷產生過多負擔。

至於曹魏以及後續的兩晉時期,因為戰亂不斷,政權更迭不休,各個國家存在時日過短等緣故,同樣不曾出現宗室俸祿影響國家財政的情況。

及至唐高祖李淵於長安建國稱帝,紛爭了數百年的中原大地終是趨於平靜,李唐宗室也得以膨脹。

只是好景不長,隨著\"武周代唐\",大量李唐宗室得到誅殺,剛剛萌生宗室快速擴張的萌芽便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兩宋交接之際,又發生過駭人聽聞的\"靖康恥\",導致趙宋宗室遭遇屠殺,同樣未能對朝廷產生負擔。

反觀太祖朱元璋建國稱帝之後,四子燕王朱棣雖是\"靖難\"成功,承襲了大明皇位,但此後兩百餘年間大明始終有驚無險,導致國朝初年還算稀少的宗室人口得到了飛速增長。

到了萬曆年間,光是在宗室玉牒登記造冊的宗室們人口便超過了十萬餘人,這些宗室光是每年從朝廷領到的俸祿,便足足佔據了太倉庫三成以上的稅收。

換句話說,曾經鞏固大明社稷的宗室們已然淪為了吸血蟲,前仆後繼的啃食著大明國本。

許是怕朱由校意識不到宗室的\"危害\",吏部給事中楊漣又緊接著拱手道:\"如今我大明低階宗室食不果腹,苦不堪言,但各地藩王們卻是橫徵暴斂,欺男霸女,令當地百姓深惡痛絕,乃是國之大害。\"

\"據臣所知,福王朱常洵遠在河南洛陽,卻能對數百里外的開封府符祥縣令發號施令。\"

\"藩王如此肆無忌憚,陛下不可輕視吶!\"

言罷,吏部給事中楊漣便是一撩身上略有些頹色的官袍,跪倒在暖閣中

《明朝當木匠的皇帝是誰》 第138章 楊漣面聖(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