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西北 (第1/2頁)
金黃的雞翅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康熙十二年末,吳三桂舉兵反清之後,便向自己的舊部、故交發去書信約定共同反清,駐紮甘肅平涼的陝西提督王輔臣和駐甘肅甘州的甘肅提督張勇也收到信札,吳三桂本以為憑藉往日對二人的恩情,他們一定會聽命於他,卻沒想到二人均拒絕從叛。
其中王輔臣做的最為決絕,接到吳三桂的密信之後,當即讓自己的兒子將吳三桂的信札和信使一併押解到了京師交給清廷,以示忠心,康熙皇帝得知後大喜,稱讚王輔臣“果不負朕,疾風知勁草今日見之”,並大加賞賜,令其固守地方。
康熙十三年,吳軍大將王屏藩全據四川,康熙令赫業為安西將軍領軍由漢中入蜀攻擊王屏藩,隨後又調穆佔部入蜀增援,又令刑部尚書莫洛領八旗一部入陝西,授其全權節制陝甘諸將相機行事。
然而莫洛仗著康熙授予的權柄肆意妄為,時常打壓漢將,滿軍入陝西之後又到處滋擾生事、刮分奪取綠營錢糧和當地官紳用以賑災的募款,引來漢軍、官紳和災民百姓的極為不滿,一時民怨沸騰。
而王輔臣作為陝西提督、陝西漢將之首,直面莫洛,便時常被其輕視欺壓,王輔臣心中自然愈發不滿,漸漸有了反心。
康熙十三年五月,四川王屏藩退兵保寧,引誘清軍追擊至這三面環江的險地之中,清軍攻擊保寧失敗,只能駐紮蟠龍山與王屏藩對峙,王屏藩分出精銳切斷清軍糧道,清軍對峙至十一月,糧草斷絕、師老兵疲、軍心浮動,不得不撤軍而歸。
王屏藩敏銳的抓住這個時機,在保寧待機許久的吳軍在清軍撤兵之前搶先自水陸兩路發起進攻,清軍毫無防備、士氣低下、倉促應戰,自然便是一場大敗,滿蒙軍官陣亡二十二人,撤退路上遭到王屏藩追擊,又損失不少八旗士卒,一路逃到廣元才穩住陣腳。
為接應戰敗的赫業、穆佔所部,陝西的莫洛提兵南下,清軍依舊正常發揮,八旗兵徵調好馬、美食,將綠營的糧草馬匹抽調大半,綠營漢軍只剩劣馬可乘,還要餓著肚子趕路,自然是滿腹的怨氣,行軍至寧羌附近,王輔臣手下綠營兵和八旗兵忿爭辱罵,很快又升級成鬥毆乃至武力衝突。
莫洛便強令王輔臣處置鬧事的綠營兵將,王輔臣本就心中懷怨,見軍中也是怨氣沸騰,自己若是強壓,沒準手下綠營就要譁變,反倒把自己給搭了進去,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集結兵馬突襲八旗兵營寨,一時炮矢齊發,莫洛猝不及防,激戰之中被鳥銃流彈射中喉嚨而死,成了吳三桂反亂至今清軍陣亡的最高階別統帥。
兵變之後,王輔臣手下的兵將也清楚事情鬧大了,讓他們跟八旗兵毆鬥他們有膽子,可讓他們造反他們卻沒那個膽子,不顧王輔臣的軍令紛紛逃散,王輔臣約束不住、兵馬星散,手下只剩一千多人。
此時此刻,王輔臣前頭有退守廣元的赫業、穆佔部數萬大軍,身側又有康熙新派來支援莫洛的多羅貝勒董鄂的數千八旗兵,王輔臣手上只有千餘人,深恐陷入腹背重圍之中,慌忙領軍逃往略陽固守。
卻沒想到清軍的膽子比他還小,董鄂本就沒有戰心,得到康熙軍令之後磨磨蹭蹭,兵變之時剛剛行至沔縣,聽聞王輔臣兵變、莫洛身死,頓時成了受驚的兔子,雖然此時王輔臣只有千餘軍心渙散的亂兵,可謂不堪一擊,董鄂卻不敢追擊迎敵,反倒調頭經鳳縣棧道逃離漢中,一路跑到西安。
赫業和穆佔所部新敗,前頭本就有王屏藩大軍追擊,正是人心惶惶的時候,聽聞漢中兵變、莫洛身亡,董鄂領軍逃遁,以為王輔臣擁兵眾多,唯恐為王輔臣截斷後路、被吳軍圍殲於廣元,便盡棄廣元、朝天關等要地城塞,逃回了漢中。
吳三桂得知王輔臣兵變的訊息之後大喜過望,當即派人送去二十萬兩白銀作為軍餉,又鑄造了“平遠大將軍陝西東路總管”的大印,並指示王屏藩和吳之茂出兵漢中以策應王輔臣。
與此同時,清廷也收到了王輔臣兵變的訊息,康熙大為驚詫,一時不敢相信,急招王輔臣留在京師的兒子王繼貞詢問,後又發詔書向王輔臣表示“莫洛與爾心懷私隙、頗有猜嫌,至有今日之事,則朕之知人未明,憚爾變遭意外,忠盡莫伸,咎在朕躬,於爾何罪”,接著又放還王繼貞,表示只要王輔臣棄暗投明,則“仍任平涼原任,已往之事,概從寬宥”。
但王輔臣自知犯下大事,不敢將自己的性命寄託在滿清的寬宥之上,雖然向康熙回信之時說“臣聽聞之下,肝腸寸裂,心膽俱碎,恨不即自滅亡”,還在清使面前上演了一番“號泣,撫眾哀鳴”的戲碼,可吳三桂的白銀和印信一到,王輔臣毫不猶豫的便背棄了清廷
《赤潮的顏色都是紅色的嗎》 第224章 西北(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