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北洋海軍 (第1/2頁)
琳琅歲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時代的背景下來看,建造中的“疾風”級巡洋艦,在當下任何國家的海軍當中,都可算作是最先進的戰艦了。 其在動力、防護和武備,這三個最主要的軍艦效能方面,皆是如此,尤其是武器部分。 “疾風”級是在這個平行世界當中,第一批採用全速射炮配置的戰艦。 除了早已實現速射化的小口徑火炮以外,其每艦裝備的十門中口徑的4.7英寸速射炮,則更是在遠東地區的各支海軍陣中,第一次出現。 眾所周知的是,火炮在射擊時會產生後坐力。而且隨著口徑的增加,火炮在提高了威力的同時,後坐力也必然會相應的增加。 如何解決後坐力帶來的問題,就成為火炮設計中的一項重點,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火炮的射速。 在此之前,世界上的艦用大中口徑火炮,普遍都是採用“架退式”的復進方式,作為反後坐力的裝置。 其原理顧名思義,是指火炮的炮身剛性的固定在炮架上,在射擊時炮架會整體的朝著反方向滑動,以此來抵消火炮的後坐力。 當射擊完成後,操炮者需要將炮架歸復原位,在修正過俯仰角,並重新瞄準等諸多準備工作之後,才能進行下一次開火。 經過這樣一番流程之後,一門100毫米至200毫米之間的中口徑火炮,每發射一發炮彈至少也得需要一分鐘的時間。 口徑更大的火炮,所需的時間則要更長,而且射擊的精度也會受到更多的影響。 與之不同的是,阿姆斯特朗公司為了提高火炮射速而新研發的,是更先進的“管退式”炮架。 其炮架裝有液壓彈簧復進式結構,炮身透過這種復進裝置與炮架彈性連線。 在射擊時炮架不再整體移動,只有炮管在復進機的作用下,做後坐和復進的運動,從而提高了火炮的射速。 射速的提高,則意味著在火炮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在單位時間內輸出的火力,將是從前的數倍,乃至十數倍。 而且在使用了這種新式炮架後,不但可以提高火炮的射擊速度,更降低了射擊誤差,有利於持續操瞄,還減輕了炮架的重量。 阿姆斯特朗公司依照這種原理,最初研製出的速射炮,是兩型中口徑火炮。 其中在“疾風”級巡洋艦上裝備的,是從1887年開始列裝的Mk.I型40倍徑4.7英寸速射炮。 該型炮採用後裝管退式炮架,射速達到每分鐘5至6發,在改進後更是提高到了每分鐘10發。 一般採用十人為一個炮組,最大射擊仰角為20度,最大射程12,000碼,有效射程3,300碼。 另一款速射炮,是在1889年定型的Mk.I型40倍徑6英寸炮,射速與4.7英寸炮相當,但威力更大,最大射程也增至15,000碼。 在這個海軍裝備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防衛軍海軍透過引進“疾風”級巡洋艦,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度追趕了世界最先進的潮流。 不過這也要等到兩年後,“疾風”級兩艦回到兩江後,才能夠真正的體現出來。 而在光緒十四年的大清國內,所有關心海軍事業和洋務建設的人們,最感到興奮的事情,還是要數聽到北洋海軍正式成立的訊息。 隨著北洋新添數艘新艦,各基地港口和炮臺的建設也日趨完善。 在這一年中,李鴻章在頻頻巡閱他麾下的這支水師的同時,讓艦隊儘快實現經制化的任務,也被提上了日程。 為此,利用數月時間,經過海軍衙門和北洋的共同努力,以西方海軍強國成例為範本,編制的《北洋海軍章程》進呈給了朝廷。 並在八月底得到了慈禧太后“依議”的懿旨,獲批正式定稿,從此頒佈實行。 以此為標誌,可以視為北洋海軍這支被大清寄予厚望的艦隊,正式成軍了。 這本當是一件令人振奮之事,但細究之下,卻能發現諸多不諧之處。 就從北洋海軍本身而言,獲得正式的編制自然令上下眾人感到欣喜。 這代表著,在得到朝廷的認可後,營制、餉制和官制等等都有了保障。艦隊的長期存在,也有了必要的基礎。 然而,成為大清的經制軍隊,也就意味著沿襲了滿清舊有的軍事體制。雖有小異,但在本質上與八旗、綠營並無不同。 而且在官階的稱呼和設定,營制的組織和編制等方面,都未脫離綠營軍的模式。 不得不說,這樣的體制,是師從西洋甚至遠涉萬水學成歸來,算得上是代表著大清最先進和進步的海軍將士們的悲哀。 更為可悲的是,比起相對結構單純的北洋海軍來說,其上級管理體系和配套的後勤機構,在設定與運作上,則更為陳舊和複雜。 這也為成軍之後的北洋海軍,今後的命運,埋下了深深的隱憂。 不管怎樣,北洋海軍既已成軍,總是件可喜之事,值得慶賀。 可是除卻隨後朝廷連下數旨,正式對海軍各將領封官進遷之外,便再無任何波瀾。 也讓本已安排好人員和艦隻,準備再度北上,參與北洋海軍慶賀校閱的防衛軍將
《激戰1百度百科》 第172章 北洋海軍(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