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戰艦外銷 (第1/2頁)
琳琅歲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之洞,字孝達,原籍直隸南皮,道光十七年生於貴州貴陽,在官場素以“精明”著稱。 其早先時在京中為官,屬於奉李鴻藻為首腦的清流派干將,被譽為“翰林四諫”之一,號稱“清流牛角”。 後來他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又在慈禧操縱朝廷派系的弄權過程中,被外放出京,成為封疆,也是清流派中罕有的執掌地方實權的人物。 他也因此,在不斷處理地方實務的過程中,逐漸接觸並走上了興辦洋務的道路。 到了越南戰起之時,張之洞奉調主持兩廣事務。在兩廣總督的任上,他親眼見到兩江憑藉強大實力,在御外之戰中揚名的壯舉,頗為豔羨。 而他本人,素有好大喜功的風格,又存發展地方勢力之心。在羨慕之餘,也生出仿效的強烈意願。 而在臨摹兩江的各項成就之中他發現,籌辦海防,建立起一支有規模的艦隊,所產生的影響似乎最大,也最能滿足他的願望。 由此,張之洞對近代海軍事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即開始張羅起開船廠、建學堂、造軍艦等各項舉措,忙得不亦樂乎。 然而,海軍建設談何容易,需要大力且長期的投入。陳家兄弟興辦水師足有二十年,豈是一朝一夕就見到效果的。 更何況,建造軍艦需要各類複雜的綜合產業來支援,海軍更是一個技術性十足的軍種。 在各項基礎極度薄弱,資金、技術和人才都十分匱乏的兩廣,這條近代海防之路走起來,似乎更為艱難。 面對著重重的困難,舉步維艱又心有不甘的張之洞,在無奈之際突然想起了兩江——有這個現成的老師在,不是正好可以求助麼。 在江法戰爭當中,張之洞主持下的兩廣,與兩江曾有過十分默契的協作。雙方還簽訂了《雷州借地章程》,使合作在戰後仍然能夠得以延續。 根據此章,兩江以十五年為期限,每年關銀二十五萬兩為地價,租借了廣東的雷州地方。 兩江從中獲得了,面向南海的重要基地。兩廣則借其鞏固了廣東的海防,並獲得一筆額外的經費。雙方可謂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如今,意欲發展自己的水師,又苦於缺乏資金和經驗的張之洞,正可以與兩江再度展開合作,藉助兩江的力量,消除各項難題。 而借地章程,也為其解決了資金上的困難——可以與兩江商議預支地租,墊付各項。 陳濟懷則在接到張之洞的電商之後,給予了積極的回應。他很痛快的答應了對方的所請,並即刻安排專人員赴粵,與其進行接洽。 經過一番交流和商議之後,雙方於光緒十三年四月初達成一致,決定由兩江防衛軍海軍協助廣東組建新式水師。 所用花費,皆按兩邊協商作價,以雷州地租相抵。 在此意向當中,涵括了人員的培訓,技術上的支援,訓練和日常的指導等事項。除了這些以外,涉及戰艦的內容尤為引人矚目。 所列艦隻的轉讓和代為建造,也成就了兩江最早的軍艦外銷。 具體包含,由防衛軍海軍向新組建的廣東水師,移交舊式巡航艦四艘,共作價30萬兩銀。 四艦為原“廬山”號、“武功山”號、“孤山”號和“八公山”號。廣東水師在接收後,分別將其更名為“廣泰”號、“廣同”號、“廣有”號和“廣謙”號。 此外,兩江還要另為廣東水師新造炮艦四艘,和小型快船兩艘。建造任務,全部由新建成的雷州海軍造船廠來承擔。 四艘新造炮艦,選取的型號是“文鰩”級。廣東水師分別將其命名為“廣海”號、“廣靖”號、“廣寧”號和“廣安”號。 四艦於1887年5月至1889年5月間建成,每艘作價21萬兩銀。 作為“同族兄弟”,“廣海”級炮艦的效能和配置,與“文鰩”級完全相同。 而兩艘小型快船,則選取了“青龍”級魚雷炮艦的樣式,分別被命名為“廣東”號和“廣西”號,足見廣東水師對其的重視。 該級艦與“青龍”級完全相同。經過商議,每艦被作價27萬兩銀。兩艦於1889年2月至1891年2月間建造完成。 從兩江得到這一眾戰艦,再加上從福建船政獲得了幾艘艦船後,使得至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廣東水師的實力陡然大增。 其一下子擁有了十餘艘可出海作戰的大小軍艦,從而組建起了一支小有規模的地方艦隊。 新的廣東水師幾乎一夜之間從無到有,一躍成為大清僅次於北洋的地方艦隊。 這令清廷上下都對之刮目相看,還讓張之洞終於能夠得償所願,腰桿子似乎也硬了起來。 不過沙漠起高樓,畢竟還是根基不穩。廣東水師過於欠缺基礎,又沒有進行很好的體制建設,人員結構和管理仍取舊式,整體素質不高。 其雖然在防衛軍海軍的幫扶下,從外表上看去有模有樣的,但難免外強中乾的本質,一旦離手就暴露無遺。 在清廷後來組織的幾次海上會操中,廣東水師的表現都差強人意,就是其真實戰鬥力的很好說明。 好在大清的北方,
《激戰1百度百科》 第170章 戰艦外銷(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