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棋局已經開始 (第1/2頁)
琳琅歲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876年被迫開國的朝鮮,隨即成為了日本經濟掠奪的主要物件。 日本依仗不平等條約中的經濟特權,強取豪奪。朝鮮則成了日本的“奶牛”,經濟和財政每況愈下。 此外,日本除了從外部進行侵略和掠奪,還在朝鮮內部培植勢力,拉攏和扶持黨羽,試圖將其作為掌控或攪亂朝鮮國政的抓手。 於是,在朝鮮出現了一批親日排清的份子,結成了所謂的“開化黨”。同時也相應的出現了,一些反日排外的保守勢力。 這些新出現的派系,同朝中原有的閔妃和李昰應兩大集團,纏鬥在一起,時而相爭時而勾結,使得朝鮮國內的局勢更加動盪,加劇了社會矛盾,並且不時激出火花。 1882年的壬午兵變,1884年的甲申政變,就都是這些矛盾下的產物,其中還包含著日本的蓄謀挑動。 這些事件,最後都因大清及時出兵,得以平息。 不過日本也在這些事件的善後處理中,從朝鮮攫取了更多的好處,並且利用在外交細節上所做的文章,取得了實際上與大清相同的在朝地位。 為了反制日本,加強與朝鮮的宗藩關係,大清從1879年起便將對朝鮮的管理許可權,從禮部轉交給了北洋大臣。 這樣做,實際上是把朝鮮納入了,北洋地區國防與外交的全域性當中,進行統籌考慮。 而朝鮮的安全和事務,也就成為北洋大臣的重要職責。其麾下的北洋陸海軍隊,也自然成為了對抗日本的主力軍,北洋海軍更是首當其衝。 由於日本的島國屬性,在圍繞三面環海的朝鮮半島的競爭當中,海軍實力的強弱是起關鍵作用的。 初時,一度發展迅猛的北洋海軍,明顯強過日本海軍,日本也只得暫時低頭。 隨著大清自廢武功,北洋海軍發展停滯,日本卻趁機全力以赴,逐步趕超,其暗藏的野心也漸漸變得不安分,蠢蠢欲動起來。 在此雙方實力天平傾轉的情況下,日本的當權者們十分希望抓住時機,以武力奪取朝鮮,甚至直接從大清的身上討得更多的便宜。 日本人期待的契機,很快就出現了。 光緒二十年,西曆1894年,正月裡,朝鮮發生了由全琫準等人領導的東學黨起義——起事的背後,當然有日本人的慫恿和助推。 暴亂髮生後,朝鮮官軍奉命前去鎮壓,卻喪軍失地,以致事態急劇惡化。 驚恐萬分的朝鮮政府,只得苦求大清,再度出兵平亂。不久,清廷決定接受朝鮮的請求,命李鴻章具體辦理。 於是,李中堂一面調派淮軍精銳入朝,一面安排剛剛結束校閱的北洋海軍展開行動。 北洋各艦也自5、6月間起,開始輪番進駐朝鮮港口,巡弋朝鮮西部海岸。 日本方面得此良機,也以保護僑民為藉口,自行派出戰艦和軍隊進入朝鮮,與北洋各軍形成對峙。 由此,在遠東這張大棋盤上,一場關乎各國各勢力命運的棋局,終於隨著朝鮮這個“火藥庫”的引爆,正式開局了。 若說李鴻章貿然決定出兵朝鮮,是受到光緒皇帝和朝廷中所謂主戰派的壓迫而為,也是由其對局勢的誤判所導致。 李大人本是知道,日本對朝鮮有何種野心的。也清楚如今北洋與日本的實力對比,已不同從前,應盡力避戰。 但在他的心中,過去幾次對日交涉勝利的影響,依舊揮之不去。 他以為可以憑藉這些以往的威勢,達到不戰而屈人的效果,料對方也不敢輕啟戰端。 有此想法,又在各種誤導的驅使下,李鴻章終於走入歧途。 而日本這邊,則是蓄謀已久,早就在做著各種與大清開戰的準備了。 6月初,當清廷剛剛決定出兵朝鮮之時,日本便成立了以明治天皇為核心的戰時大本營,開始了戰爭的行動。 大清北洋海軍建軍的實際目的,是要塞防禦,實行威懾,和成為個人的權勢資本,可歸於馬漢在《海權論》中所闡述的“要塞艦隊”一類。 與之不同的是,日本海軍的建軍目標,就是為了打敗北洋海軍,乃至更強的對手。因此,當朝鮮戰起之時,便是其實現價值之刻。 然而,在與北洋戰艦相持了半個多月之後,到了6月下旬,日本的軍艦卻突然如退潮般,紛紛從朝鮮港口和沿岸撤走了。 留下的北洋艦隊,在其官兵皆感莫名其妙之餘,也成為了在朝的最大一支海上力量。 日本海軍出現這種看似“掉鏈子”的行為,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 一是面對以往十分強勢的北洋海軍,日本人臨陣氣餒,信心不足。 二來則是,對於這場仗能否打成,他們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沒有事先確認好,那就是兩江的態度。 在日本人眼中,陳家人領導下的兩江,是有“劣根”的。 在1884年時,兩江本與法國先達成了和平的協議,後又出兵進場,打了法國人一個措手不及。 如今日本打算借朝鮮之事,與大清上演全武行,兩江最終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對於他們來說至關重要。 雖說在以往的交流當中,對於日本在這個方向上的“進取
《激戰1百度百科》 第208章 棋局已經開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