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6章 無需猶豫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暗中勾結袁紹的王允,此刻背脊冷汗淋漓,溼透了朝服。

他萬萬沒想到,袁紹等十二路諸侯聯手竟未能拿下敖烈!還好結局尚可,否則洩露內應身份,劉協怒火中燒,只怕會毫不猶豫地取他項上人頭。

王允暗中示意心腹大臣出面勸解劉協息怒。

兩位大臣立刻上前,向劉協陳述袁紹等人皆出身名門,是朝廷支柱,偶有過失,罪不至死,懇請劉協寬恕。

此言更激起了劉協的怒火,身為大漢天子,難道連懲處一人之權都沒有了嗎?然而,劉協並非愚鈍,雖怒袁紹等人膽大妄為,伏擊敖烈,但他清楚,自己雖在敖烈助力下重掌朝政,手握萬人軍隊,但無法徹底改變天子勢弱的事實。

大漢五十年前,諸侯割據的跡象已初現端倪,皇室威嚴早已降至冰點。

若非敖烈及時出現,劉協可能早已淪為亡國之君。

與敖烈共事,劉協的思想和性格悄然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也與歷史上漢獻帝截然不同。

他深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漢弊病非易除,他無力輕易決定頂級世家的生死,更無法從諸侯手中收回兵權。"

寬懷隱忍,觀時待變。”

這是敖烈班師前夜悄悄叮囑劉協的八字箴言,讓他銘記於心,以此為原則處理朝廷內外的矛盾。

此刻,這八個字在劉協腦海中迴盪,讓他漸漸平息怒火,重新坐回龍椅。

然而,劉協視敖烈如同手足,敖烈又屢次於危難中拯救他,若不能在此事上為敖烈爭取些許利益,劉協內心難以平靜。

在矛盾糾結之際,劉協的目光投向了劉虞,因敖烈的緣故,他對劉虞的信任無比深厚,遇事總要請教這位智者。

劉虞洞察劉協的憂慮,便出列奏道:“陛下,袁紹等人悍然興兵圍攻朝廷欽封的冠軍侯,依法當凌遲處死。

然念其初次犯錯,且有討董卓、護駕之功,故可免死。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陛下可剝奪他們一年俸祿,以示警戒。”

鍾繇隨即進言:“陛下,袁紹等人膽大包天,觸怒天威,應剝奪爵位,降職一級,以彰顯陛下的威嚴。”

聽聞劉虞和鍾繇之言,王允總算舒了口氣。

只要劉協和劉虞肯讓步,此事便有轉機。

罰俸祿、削爵位,這些都不是問題。

如今有幾個諸侯還依賴朝廷俸祿生存?朝廷歷經戰亂,早已無力發放俸祿,若非敖烈、王匡等諸侯按時繳納賦稅,劉協這天子怕是連肉都難嘗一口。

至於降職,不過是名義上的懲罰,袁紹降職後還能掌控兵馬嗎?事後隨便找個藉口上報功績,豈不又能復職?

說到底,劉虞和鍾繇看似嚴厲,實則在為劉協找臺階下,維護天子顏面,袁紹等人並無實質損失。

面對龐大計程車族勢力,劉虞、鍾繇等忠於漢室的大臣,為了保全劉協的尊嚴,不得不妥協。

劉協心中長嘆,無奈之情湧上心頭。

這就是世家權勢超越天子權威的悲哀,幾乎將他這位大漢天子架空。

深吸一口氣,劉協作出了最後的決定:“傳旨,將袁紹等人降職一級,罰俸一年。

命他們立即返回封地,不得延誤。

將原豫州刺史劉岱等亡故諸侯的後代流放邊疆,未經召喚,不得返回。

另外,將中山靖王一支從皇族譜系中剔除,永世不得錄用。”

同時,劉協也將一直對敖烈心存不滿的劉備,排除在漢室宗親之外,他不願看到劉備有一天像袁紹那樣,策劃圍攻敖烈的鬧劇。

荊州襄陽,鹿門山書院內,諸葛亮正整理行裝。

自得知敖烈遇襲的訊息,他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飛到敖烈身邊。

龐統坐在一旁,看著諸葛亮說:“孔明,你真打算就此離開書院?再有半年你就能完成學業了,現在離開,實在太可惜了。”

諸葛亮一邊打包行李,一邊頭也不抬地回答:“知恩圖報乃為人之本分。

冠軍侯對我有救命之恩,又舉薦我進入書院,師從名師,再造之恩重於泰山,若不回報,與禽獸何異?”

“可也不急於一時啊,半年!只需半年你就能完成學業了,你現在半途而廢,學院不會承認你的身份。”

龐統焦急地勸說。

鹿門山書院有規定,未完成學業中途離校者,學院不承認其弟子身份,意味著未畢業者不能自稱鹿門山弟子。

諸葛

《重生燕王》 第116章 無需猶豫(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