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1章 不得不打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軍亟需迅速清除境內的不穩定因素,而後方可放心對外用兵。”諸葛亮的建議與敖烈心中的打算不謀而合。

扶余與高句麗,乃是多年前遷徙至內地的異族繁衍生息而成,歷經歲月沉澱,已頗具規模。

昔日漢靈帝劉宏在位時,特劃幽州二郡設為王國,供兩族子民居住,便是今日的扶餘國與高句麗國。

數十年間,這兩國儼然成為國中之國,時常無視朝廷號令,若非敖烈鎮守幽州,恐怕早已反叛。

對於這兩個王國,敖烈思量已久,始終未能找到妥善處置之策。

一則,兩國早有反叛之心,這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然而敖烈手中缺乏確鑿證據,即便出兵征討也無法師出有名。

二則,身為後世穿越者的敖烈清楚,在兩國境內埋藏著一處巨大的地下油井,即後來聞名遐邇的dq油田。

在這個時代,人們尚未掌握石油的利用方法,倘若敖烈率先開發油田,無論是用於軍事還是民生,都將遠遠超越這個時代,這對於敖烈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一直沉默不語的賈詡,在聽到諸葛亮的剖析之後,眼中精光一閃而逝,旋即默默點頭,暗中表示支援諸葛亮的策略。

自從諸葛亮加入之後,賈詡便鮮少發表意見。

原本,文官首席之位本應由賈詡擔當,但他出於明哲保身的心態以及對諸葛亮的栽培,主動讓出了這一位置,退居至第三位。

然而,賈詡對敖烈的忠誠毋庸置疑,該做的事情一項也沒落下,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此外,賈詡還主動承擔起指導諸葛亮的重任,每當諸葛亮分析見解準確時,賈詡便默不作聲;一旦諸葛亮偶有偏差,賈詡便會巧妙地予以提醒,引導他迴歸正軌。

有賈詡這樣的導師,無疑是諸葛亮的一大幸事。

諸葛亮也沒有辜負敖烈與賈詡的期望,自從坐上文官首席之位後,他的決策僅出現過一次失誤,但在賈詡的引導下迅速得以糾正,自此之後,再未有過任何失誤……

在賈詡的微妙首肯之下,敖烈毅然決然地道出了他的戰略部署:“此戰,便依照文若賢弟與孔明軍師的計策行事,吾軍分為三道兵馬。

傳令崔琰、高順兩位將軍固守西陲鮮卑之地,相機而動。

李儒,你挑選精銳之人,潛入西部鮮卑各部落之中,播撒混亂之種,引發其內部動盪;兄長,勞你率領本部兵馬,坐鎮上谷要塞,抵禦和連之威脅;趙雲、馬超、徐庶三位將軍,爾等領三萬鐵騎作為前鋒,北上直面軻比能,暫以防守為主,待某平定了扶余、高句麗之後,即刻率大軍北上與眾匯合。”

正當敖烈佈署完畢之際,忽有一人挺身而出,高聲反對:“主公!此舉萬萬不可!”敖烈目光一凝,發現此人正是新近委任的諫議參軍田豐。

田豐邁著沉穩的步伐來到廳中央,朗聲道:“我軍連年征戰不息,如今剛剛稍作休整不滿一年,士兵多數為新募之卒,戰鬥力尚未凝聚成型,倘若輕舉妄動,只怕會有六七成將士客死他鄉。

再者,這場大雪突如其來,我軍毫無防備,兵器糧草皆未籌備充足,後勤保障尚不完善,如何能夠開戰?再者,擴軍備戰、修築燕京城等各項開支已使我軍財力告罄,若非甄氏商會與萬通商會的救濟,我軍連養活士卒的銀兩都將捉襟見肘,又怎能支撐得起這般規模的戰役?據此三點,末將不敢苟同主公的出戰決策!”

田豐果然性格耿直,無愧於後世對其剛直不阿的評價。

此刻,敖烈親自制定的作戰計劃已然出爐,大部分官員均表示贊同,唯獨田豐在此關鍵時刻,振聾發聵地提出了三個不宜出戰的理由。

其實田豐所言並非無稽之談,敖烈心中亦明白,如今自家的實力實在經不起過多的消耗。

那十五萬幽並聯軍看似雄壯,實則半數以上都是新兵蛋子,一旦上了戰場,能不被殘酷的殺戮嚇得魂飛魄散就算不錯了。

若因此導致戰敗,敖烈想要再組建起如此規模的軍隊,所需耗費的資金,他實在是難以承擔。

這也正是敖烈始終堅持打造精兵路線的根本原因——他手中並沒有足夠的金銀財寶。

見敖烈陷入沉思,田豐毫不退讓,繼續勸誡道:“主公,窮兵黷武導致國家衰敗的歷史教訓,古往今來不勝列舉。

我軍應當繼續休養生息,待境內兵力充實、糧食充裕、百姓安居樂業之後,再揮師北上或南征。

幽並之地寒冷荒涼,人口稀疏,故主公要麼

《重生燕王》 第141章 不得不打(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