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8章 無妙計可施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羽鳳凰槍的槍尖,幾乎貼著東川王喉頭,那森冷的寒光猶如九幽之氣,逼得東川王全身顫抖,毛孔瞬間豎立。

自從修煉至槍法大成以來,張繡首次在沙場上展露身手,他深感自己對槍械操控的掌控更加爐火純青,若是以往,斷難達到如今這般收放自如的境地。

這一切成就,離不開師兄敖烈無私傳授《鬼谷十三篇》,並時常分享自身感悟,使張繡得以獨自領悟其中奧秘。

張繡回首望向敖烈,眼中滿是感激之意,隨後轉向東川王,臉上已換作如同修羅般的冷漠神情,沉聲道:“爾,已是吾之階下囚。”在這江湖世界裡,弱肉強食乃恆久不變的定律,唯有強者方能主宰一切,弱者只能俯首稱臣。

東川王望著張繡,滿臉驚懼,他實在想不通這位青年究竟是何來歷,在敖烈麾下竟從未聽聞有過此人。

帶著不甘與恐懼交織的聲音,東川王顫聲問道:“本王欲知,擒我之人是誰?”

張繡面色冷峻,口中淡淡吐出六個字:“北地槍王,張某。”此刻的他,威猛的武藝配上冷酷的表情,宛如從九天之上降臨的殺神,給在場的所有高句麗人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那是獨屬於張繡的標記。

張繡突然發難,一舉擒獲東川王后,高句麗士兵再無鬥志,紛紛跪地投降。

此等輝煌戰績,實乃多重因素所致:先前的天意顯現以及高句麗民眾的感召,為張繡鋪就了勝利之路。

否則,縱然張繡英勇無敵,也無法在四萬高句麗士兵的包圍之中,如此輕鬆地擒住東川王,只怕還未靠近,便已被亂箭穿身。

然而,世間並無假設,也因此成就了張繡今日赫赫戰功。

接下來的事宜變得順理成章,敖烈果斷擒拿了一批效忠東川王的將領,待高句麗民眾散去後,即刻下令處決。

而對於其餘將士,敖烈則以國士之禮相待,保留了他們的官職和家產,並諄諄教誨一番,要求他們今後為大漢效力,而後允許他們回家與親人團聚。

次日,東川王被五花大綁押往丸都城中心廣場,諸葛亮手持佈告,歷數東川王十宗罪行,隨後由高句麗本土將士將其斬首示眾。

這些罪狀皆出自諸葛亮夜以繼日傾聽高句麗民眾傾訴後整理而出,條條皆為死罪。

隨著東川王人頭落地,其殘酷統治宣告終結。

高句麗人民即將迎來嶄新的時代。

無數高句麗子民湧入街頭巷尾,奔走相告,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可見在東川王的壓迫下,他們心中的冤屈與憤怒早已壓抑至極,即便沒有敖烈的討伐,不久之後,高句麗亦必將爆發一場聲勢浩大的起義,將東川王趕下王位。

人心向背,敖烈厚待高句麗子民,視他們為同胞般平等對待,不視其為奴僕,還將大漢先進的農耕技術傳授給他們,並從東川王的殘暴統治下解救了他們,使得廣大高句麗民眾對敖烈感激涕零。

於是,當敖烈大軍在丸都休整兩日後,決定揮師北上,前往平定扶余時,不少高句麗將士主動請纓,願隨同敖烈一同出征。

更有許多百姓,紛紛捧出家中珍貴的食物錢財,聚集在丸都城廣場,竭盡全力支援敖烈的北伐行動。

這一情景,令敖烈和諸葛亮等人始料未及。

他們未曾想到,一念之善,竟會贏得高句麗子民如此熱烈的支援與擁戴。

高句麗人民的反響,也消除了他們心中的一大憂慮。

此前,他們一直猶豫是否要在高句麗留下漢軍駐防,若留,則擔心日後高句麗人叛亂;若不留,則害怕激起當地民眾的反感,加之敖烈僅率一萬五千兵馬,留多留少,均難以起到太大作用,且可能影響對扶余的作戰。

如今,問題迎刃而解,民心所向之處,無需任何武力束縛。

於是,敖烈決定僅留下兩位主持大局的人物,穩定高句麗局勢,其餘漢軍將士,除必要的親衛外,一律撤回。

經過與諸葛亮商議,他們決定留下張繡與鄧芝,二人共同負責穩定高句麗局勢,整治境內各項事務。

張繡一戰成名,在高句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鄧芝擅長政務,智計超群,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領軍作戰,都能勝任愉快,由他們二人攜手治理高句麗,必能使高句麗短期內煥發新生,併成為敖烈大軍堅實的後盾。

對於高句麗軍民的意願,敖烈也作出了相應安排。

首先,嚴禁漢軍接受百姓自發提供的財物,違者嚴懲不貸;其次,對於志願

《重生燕王》 第148章 無妙計可施(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