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2章 忠言逆耳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此,敖烈的態度堅定不移。

歷史證明,中原大地後來飽受戰亂之苦,百姓流離失所,甚至易子而食,這一切的根源便是五胡亂華的局面。

而鮮卑,則是五胡中至關重要的一支。

因此,對於鮮卑的遏制乃至徹底消滅,敖烈的決心堅定無比,不容動搖。

他無法容忍對鮮卑的姑息放縱,更無法忍受五胡亂華的慘劇在中華大地上上演。

看出敖烈心意的諸葛亮起身對田豐等人言道:“諸位,元皓先生剛才所言的確有其道理。

然而,若任由鮮卑等異族侵犯我大漢疆土,致使邊境百姓生靈塗炭,我等身為朝廷命官,又如何能安心?當前袁紹元氣尚未恢復,正是我軍收復北疆的大好時機,若錯過此良機,將來袁紹一旦與北疆異族勾結,兩路夾擊而來,我等又該如何抵擋呢?”

諸葛亮的話語觸動了許多人心絃,當年袁紹為了奪取冀州,便曾勾結烏桓人,迫使原冀州牧韓馥腹背受敵,最終自刎身亡,血淋淋的教訓歷歷在目,怎能讓眾人不引以為戒?誰能擔保袁紹日後再不會勾結烏桓、鮮卑、匈奴來對付敖烈?

為自己的觀點賦予了大義凜然的基調後,諸葛亮又逐一駁斥了田豐的論點:“我軍內部確實有許多新兵,將他們投入戰場,亮亦深感憂慮。

然而,不經戰火洗禮,僅靠訓練,他們永遠無法成為百戰精兵。

此役正是鍛鍊他們的絕佳時機,異族人裝備簡陋,正好可作為我軍新兵的礪劍石,使他們迅速成長起來。

否則,將來面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袁紹大軍,他們又拿什麼去一較高下呢?”

“此外,這漫天飛雪突兀降臨,使我武林盟並無絲毫防備。

誠然如此,但我輩若反其道而行之,試問,那鮮卑部落豈非已有充分準備?提及過往,我武林盟歷經一年修養,練兵礪志,此刻正是士氣如虹之際,而鮮卑部族遭受此天地之災,人心惶惶,食不果腹,其士氣必然萎靡不振。

以此推斷,天時地利人和之中,雖大雪紛飛,對我武林盟與鮮卑雙方均不利;然而地利之優,雙方各有千秋;而在士氣層面,我武林盟相較於鮮卑,無疑佔據了顯著的人和優勢。

寶劍若不常磨礪,便會生鏽;士氣高昂而不實戰,終將導致我盟士氣衰頹,如此一來,這一年來的苦練精兵,豈非付諸東流?”

“再者,我武林盟確乎財源緊張,大規模的戰事的確難以承受。

然而我盟只需主攻一路,其餘兩路則以防衛為主,如此戰略部署,現有財力尚且能夠應對。

暫且停下對燕京城擴建的工程,將有限的財力用於備戰之上,足矣保障我盟之戰力。

待戰後,擴建燕京所需資金,便要從鮮卑人身上取得。

這場大雪凍斃了大量鮮卑部落的牛羊,這些牲畜在鮮卑人手中僅能充飢,但在我們手中,羊毛、羊角、牛皮、牛黃等物,皆可換取金銀糧秣。

倘若此役我盟一舉獲勝,何愁無後續的糧草供應?此乃以戰養戰之理。”

諸葛亮一番宏論講罷,頓時引來了在場武將與過半文士的熱烈掌聲,即便是那位喜怒不形於色的賈詡,亦不禁起身拍手稱讚。

掌聲漸歇,田豐低頭沉吟,反覆揣摩諸葛亮言語中的可行性。

良久之後,田豐豁然抬首,先是朝諸葛亮深施一禮,言道:“孔明兄之見解,實非凡人所能企及。

今日始知主公為何對閣下傾心培養,閣下胸中,確有經緯天地之才,安邦定國之策,田豐敬佩不已。”

隨後,田豐話鋒一轉,目光投向敖烈,朗聲道:“主公,經孔明兄這般剖析,田豐不再阻撓主公之決策。

然而,田豐懇請主公賜予一期限,畢竟此戰太過兇險。

勝,則我盟勢力大增;敗,則我盟恐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境。”

敖烈深知此戰風險巨大。

諸葛亮描繪的美好前景固然誘人,但這建立在戰勝鮮卑的基礎之上。

一旦戰敗,不僅白白耗費大量糧草,損失眾多新兵,甚至可能導致幽並兩地經濟倒退,非兩三年內無法恢復。

然而,別忘了,敖烈是如何踏入這片江湖的,他的天性充滿冒險精神,面對未知的困難與挑戰,他從不退縮,只會一一克服困難,逐一戰勝挑戰,視困難與挑戰為通往巔峰之路的基石!

“三個月!給我三個月時間!我會給大家一個答案,給幽並境內所有百姓一個交代。”敖烈凝視著田豐,

《重生燕王》 第142章 忠言逆耳(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