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七百二十二章 朱高熾的批評 (第1/3頁)

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洪熙四年。

七月。

吏部擬出了一批名單,經過內閣的商討,最後呈交到了朱高熾手裡,除了內地的官員升遷與調動外,主要是海外各地的變動。

渤尼都司,呂宋都司等地,因為當地文化落後,充滿了部落的模式,而且從古至今比較封閉,所以非常的落後,這些地區不像中西亞地區。

所以明軍在當地的駐紮,戰爭規模很低,應該算成治安戰,因此沒有施行都督制,最高軍事長官為總兵,渤尼都司有三位總兵。

軍事上的安排主要是兵部與五軍都督府,文官的選拔以委派巡撫為主,最高為經略。

渤尼經略負責大方向,各地的巡撫負責地方治理,呂宋都司也是如此,如今加上絕島都司,絕島都司隨著今年來的經濟增長,越來越受到朝廷的重視。

然後是北天竺五省。

因為北天竺部分地區並不穩定,所以仍然施行總督與都督制,以軍事為重,包括對底裡人的拉攏和打壓,當初投靠大明的馬哈木,隨著勢力的膨脹開始了抵抗大明。

經過任禮的打擊,此人已經死了,當下底裡人威望最高的是額爾德尼,比較起馬哈木,此人非常的識趣,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麼態度。

朱高熾翻閱了名單,看了一些官員的簡歷,基本上都是符合章程,任期內的考核評價多是優。

“隨著我大明疆土的增加,對於邊地和海外的治理仍然是朝廷的頭等大事,常言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難。”朱高熾感嘆道。

楊士奇、解縉、黃淮、黃福等人恭敬的等候皇帝陛下的旨意。

解縉在歷史上已經死了,如今仍然活著,還成為了內閣次輔,位高權重,如今的內閣可不是歷史上明朝的內閣,雖然實權很重,但是級別卻低,名不正言不順。

黃福治理交趾有功,從布政使升任高麗總督,如今回到國內擔任工部尚書,雖然是朝廷大員,但離入閣還差一步。

各部尚書屬於棋子的頭頭,那麼內閣才是舵手。

然後是柳東博,字孟卿,如今戶部侍郎,此人也在,名單裡,此人將擔任渤尼經略。

歷史上大明的文官以內為重,科舉前幾名才有資格留在翰林院,而只有翰林院出身的學士,才有機會進入內閣,次一等的則留在各部觀政,或者外放或留在京城,最次一等直接外放到縣城或者州府擔任輔官,三條線路的上限有巨大的差別,屬於很明確的升遷線路。

朱高熾重視官員在基層的經驗和能力,所以無論是內閣還是各部部堂,這些大員們皆需要有地方主政,並且成績優秀的表現。

除非是專職部門,例如都轉運鹽使司、鹽課提舉司、太僕寺、市舶提舉司、茶馬司、大理寺、都察院這類專務機構,更重本行業的經驗。

朱高熾的感嘆也不是憑空而出。

歷史上大明雖然收復了交趾,可最後還是失敗了,軍事上的勝利,政治上卻拖了後腿,文官有很大的責任,哪怕有黃福這樣能幹的官員治理,可擋不住總體素質的不如。

在地方上撈錢仍然是文官們的主要行為,也是朱元璋為什麼對貪官大殺特殺的原因,不是憑空誕生的。

朱棣收復交趾,軍隊軍紀嚴明,對地方秋毫不犯,屢次下達旨意,而軍隊裡桀驁不馴的將領早就在洪武朝被淘汰了,所以明軍在交趾的作戰很順利。

可是在後期的治理中,因為文官的不作為,對地方的貪婪,導致地方上的百姓支援了反叛勢力,然後形成了僵局,導致朝廷無法維持在交趾的統治。

雖然沒有打過大的敗仗,甚至多有勝利,可最後明軍還是撤離了交趾。

不是軍隊不能打,而是文官階層不給力。

總體而言,因為信仰的崩塌,榮譽感的丟失,地方精英們只想著撈錢謀取私利,大環境下導致的貪婪成風,才有了明初從皇帝到百姓皆恨貪官的原因。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政治建築。

社會的經濟基礎,即生產關係的總和,決定了社會的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這個原理強調了經濟因素在社會發展和變革中的決定性作用。

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政治建築是因為生產關係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經濟關係,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係、產品分配方式等。這些經濟關係直接決定了社會的階級結構和階級鬥爭,從而決定了政治上層

《大明工業革命從北平開始》 第七百二十二章 朱高熾的批評(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