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夢溪辯 (第1/2頁)
林二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秦剛與鄒放正走入菱川書院,就聽到正堂之中幾名學子為著揚州書局新近出版的一套書籍而爭論。 而這套書籍,居然就是後世鼎鼎大名的《夢溪筆談》,而其作者,便就是此下謫居於潤州的沈括沈存中。 自沈括因永樂城兵敗而被貶,基本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後到了隨州、秀州,最後於元佑四年遷居至潤州,在夢溪園裡隱居,並開始潛心創作《夢溪筆談》。 而此時已是元佑八年,聽聞這部鴻篇巨著已然問世,秦剛不由地一陣欣喜湧上心頭。 要知道《夢溪筆談》曾被後世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是唐宋以來的中國人對於自然、社會、科技以及人文現象觀察後,最重要的集大成者之書籍。 當然,此時的秦剛也只能按捺住心頭的激動,只是頗有興趣地與鄒放一道,靜靜地立於眾人的身後,聽聞堂中的辯論。 在陸陸續續的爭論發言之中,聽得出支援那位被稱進明的學子的聲音要稍顯多些。 畢竟像《夢溪筆談》這樣一部多達二十六卷之多的巨幅叢書,一是文體涉類龐雜,按時人習慣的“經史子集”的書籍分類標準來看,似乎放在哪裡都不是覺得太合適。 二是書裡所記載反映的內容,遠遠超出了當時讀書人的一般理解範疇,總覺得它完全偏離了經義大道,多少會引發各種不解,甚至會是激烈的反對觀點。 “夢溪丈人之書,其實可列入子部。我看此書,觀天地之永珍,錄世間的細微,頗有秦秋諸子百家之氣度。而這儒學大道,莫不脫於解經釋子之說也!”突然出現的這一聲音,又給一度陷於弱勢的一派注入了新的信心與力量。 鄒放此時小聲告訴秦剛,說此話者,正是該書院山長喬襄文。秦剛趕緊循音看去,卻見此人雖為山長,卻是混跡端坐於眾位學子之中,約摸三十多歲的模樣,長就了一副慈眉順目之面容,倒是並沒有多少想像中的那種學者師尊的威嚴氣息。 發言完畢,也沒有那種身為山長欲求“一錘定音”的感覺,似乎卻是有一點“拋磚引玉”的再起話題之意思。 果然,立刻便有學子反駁:“即使列入子部,這諸子百家,除卻孔孟之聖道,其餘不過都只是一家之言, 譬如楊墨之道,不過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 “非也非也,六經為儒家之源,更為諸子之源。堯舜二帝,禹湯文武四王,莫不為諸子百家所推崇。” “沈存中,壬人也!”這句對沈括的評價出自於曾經提拔他的王安石之口。此時雖是元佑年間,但淮南之地認同王安石的學子還是不少的。 眼看話題的討論開始偏向於對於作者的為人品性評價時,喬襄文顯然是看見了鄒放兩人,也隨即想到,立於他身邊的那位年輕人應該就是之前通知他時所說的秦剛了,便趕緊站了出來,對他倆一拱手道: “二位貴客到訪,未曾遠迎,還望恕罪。今日正逢今我山堂辯會,蓋因潤州夢溪丈人沈朝散【注,沈括官至朝散郎,是以對其尊稱】的《夢溪筆談》一書而起,不知貴客對此書可有見教?” 堂裡齊唰唰地一下子轉過來的眼光中,多數學子是認識鄒放的,所以,他們此時更加關注的,卻是居然比他們還要年輕的秦剛。 秦剛一愣,心想:莫不是喬襄文以此為題的一個當面測試嗎? 對於《夢溪筆談》的成就、價值以及數百年之後的高度評價,他自然是瞭然於胸的。但是眼下卻是這部書籍剛剛推出的時期,又是處於科學尚未昌明的古代,自己能用怎樣的語言與觀點,來取得目前正在激烈辯論的眾人認可呢? 一時之下,便有兩句詩句湧上了他的嘴邊,他便隨口吟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聽得這兩句詩,眾人不僅一愣,反應快的人咀嚼幾遍後便覺得其中所言的大有道理。 秦剛再對眾人一拱手後道:“我等讀聖賢書,當謹記夫子所云:‘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經義大道,莫不可舉諸身邊皆適之。今要評價《夢溪筆談》一書,為何不若引其記載,而各自驗其果耶?由此是非曲直,必將會有定論。” 秦剛的這一番回覆可謂是滴水不漏,既沒有冒失地出言肯定沈括這部書籍,更沒有貿然地進行否定。而是引用了當時學子們難以反駁的聖人經典觀點予以佐證。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鄒放卻顯然一下子被開頭的詩句所吸引,喃喃重複了一下,復而笑道:“秦承務詠得好詩句,只是老朽所知,此書乃有二十幾卷,你我若要凡事都去躬行,何時是始終呢?” 秦剛先是對自己脫口而出的這兩句詩有些擔心,好在細想幾下後,記得應是此時還未出生的南宋詩人陸游所作,便暗叫一聲萬幸,然後對鄒放的疑問笑而答之: “《夢溪筆談》一書,莫不過沈存中一人之行之聽之思之記,而你我之讀者之人,天下何止千人萬人,所居之地無論西東,只需擇身邊可見事物,對其驗之證之,又有何不可呢?
《大宋之風流才》 第44章 夢溪辯(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