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誰死了死的是誰 (第1/2頁)

明空如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去,有達官,有顯貴,有名人,有富豪,還有無數不知名的草根平民。

當我們說一個人死了,到底是在指什麼呢?

比如說,張三死了。

死了的到底是誰呢?

“張三”這個名字,是無所謂生死的,只是一個虛擬的符號而已。

如果是指曾經被叫做張三的那個肉體,可是在張三死的時候,肉體還在。

但我們說,張三死了,那只是他的屍體。

也就是說,當我們說張三死了,並不是指肉體。

如果是指張三的思想、情感等等,則這些“非物質”的東西本來就沒有實體,並且時時刻刻都在很快地變化,無所謂死或者不死。

那麼死的到底是誰?

如果說是民間所說的張三的“靈魂”,可又說他的靈魂會重新去投胎。

靈魂如果死了,又怎麼去投胎?

所謂的死,到底是指什麼呢?

透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其實沒有誰真正地死去。

但我們說,張三死了。

我們這麼說,其實是指曾經存在的那個肉體與靈魂一體的活生生的叫做張三的人已經不存在了。因為肉體與靈魂分離了。這種分離使得之前存續的生命現象得以終止,所以我們稱這種現象為“死”。

實質上,沒有誰真正地死去。

或者說,死僅僅是對一個現象的描述,而沒有其根本的實質。

但從現象變化的意義上來說,張三確實死了,那個活生生的一體化的生命已經分崩離析了。

當靈魂重新選擇一個身體作為房子,並從新的母親身體娩出,他又重新出生了。

但實質上,他並不是從完全的虛無中生出來的,他有一個來源。

從那個靈魂來看,沒有死,也沒有生。

死,是走向新的生。生,是走向新的死。

但前生的他和後生的他並不是一個人,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兩個人。

比如一杯水,被你喝了一半,而後又加了一些糖進來。加糖之後的水已經不是加糖之前的水,但也不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杯水。

所謂的“生、死”不過是對一種現象的描述,而沒有誰真實地出生和死亡。

如果將現象的生滅認定為出生和死亡,則現象的生滅其實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的。

一個人的全部,從生理到心理,從思想到情感,總是處在變化之中,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本質。

每一個方面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地發生著生生滅滅的變化。

而如果指一個人的靈性,則這個靈性又是沒有實體的,不僅沒有實體,而且沒有任何可以定義的內容。一個人能看、能聽、能說的那種靈性的能力,是所有人共同具備的,並沒有什麼不同。

而且,這種靈性超越了一切概念,無所謂生死,也無所謂變化。從“出生”到“死亡”,從“今生”到“後世”,這種靈性一直沒有變過。

所以當我們說某某死了,只是像在說一朵花謝了一樣。

花開花謝皆是一種現象。

生、死,僅僅是對現象變化的一種表述。

對於那個靈性本體而言,沒有生,也沒有死。

對於從屬於那個靈性的一切而言,只有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的變化,沒有一直存在的生,也沒有從此斷滅的死。

只有變化,沒有生死。

A變成b,b變成c,c變成d.......無窮無盡。

正如卵變成蟲,蟲變成蛹,蛹變成蛾,蛾變成卵......無始無終。

蟲不是卵,蛹不是蟲,蛾不是蛹,卵不是蛾.....一切皆非。

卵即是蟲、即是蛹、即是蛾......一切皆是。

是與非取決於看待問題的角度。

從整體來說,無須分別是與非,但有分別,即是執著,即是謬誤。

真相在無分別之中。

一切都是宇宙本體自身的幻化。

本體為一,本無生死,而幻化為多,幻化生死。

一切都是幻化的遊戲。

你我均是宇宙本體幻化出的影像。

你我的本體即是宇宙的本體,沒有什麼不同。

一切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幻化。

只不過我們自己忘記了,被自己幻化出的幻像矇蔽了靈性的雙眼。

開啟智慧的靈性

《明空翡翠》 誰死了死的是誰(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