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格物組長 (第1/2頁)
金哨本無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熹一行前腳剛到特區,王老先生一家後腳也到了。
王雲志本來早就嚷嚷著要來特區了,不過王老先生一家人在新化正過得滋潤,那白溪書院名聲一日盛過一日,王家因此受益匪淺。
在這個年代,輾轉數千裡的遷徙畢竟不是小事,王老先生和王二先生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為了王雲志的前程,舉家再一次遠端遷徙,輾轉來到了特區。
茅庚那一次與王家萍水相逢,就許下宏遠,號稱日後可以讓王雲志拜當今四大家之一為師,考慮到陸九淵早早就到了高雄特區,與茅庚的關係自是非同一般,只要讀過《特區新報》,就明白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這時代陸九淵的心學還不大為大宋儒學界普遍接受,王家就覺得陸氏心學不屬於主流儒學,所以任憑王雲志如何鬧騰,王家二位老先生只是奉行一個拖字訣,就這麼守著白溪書院,一晃眼就是兩年多。
後來又盛傳朱熹要前往特區,而且越傳越像真的,王老先生和王二先生勤於讀報,兩人分析報載的有關特區的各項資訊,最後得出結論,朱熹丈量土地無法施行,很有可能辭官不幹,至於辭官之後,或許真會前往特區。有鑑於此,王家這才毅然決定舉家前來特區。
王家這兩年搭上茅庚的順風車,每月都有不少進項,所以不差錢,來到特區,立時就買下了一棟房子,安頓了下來。
茅庚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找個機會就將王雲志推薦給了朱熹,朱熹一方面很滿意王雲志的智商,另一方面看茅庚的面子,收下了王雲志這個少年弟子。算起來,王雲志成為朱熹的弟子還剛剛五天時間。
昨日朱熹答應出任格物院長,當時茅庚也大致介紹了一下格物院是做什麼的,又是如何運作法,但朱熹一時也沒有弄得太明白。今日便召集一眾弟子議事。
此前陸九淵的建議就頗合朱熹的心願,朱熹昨日已跟茅庚提出,要將自己的一撥弟子帶進格物院,茅庚當時很爽快地答應了。
按照茅庚和穿越眾制定的計劃,初期格物院的規模是一百人,進入格物院的人當然不能濫竽充數,原來茅庚老丘拉出了一個名單,這個名單的人數還不到五十。既然人才缺乏,退而求其次,朱熹的一眾弟子只要稍加培訓,格物的水平應該也差不到哪裡去。最起碼這些人的的智商水平就很高,否則做不了朱門弟子。同時這麼一來,還有千金買馬骨的示範效應,穿越眾表示,要是學習儒學的學子們有百分之十的人由文科轉向理工科,大宋工業化就不會缺人才了。
朱熹剛來特區,就有十個弟子跟隨,隨後又有弟子跟來,加上王雲志,現在在特區的朱門弟子已經有十五人。
朱熹對自己的弟子還是很有信心的,朱熹決定將十五個弟子分派了到各個研究方向,鑑於鐵甲戰車是重中之重,黃幹、陳淳、楊履正、黃義勇、楊驤和趙唐卿被分派到了鐵甲戰車組,而鄭可學、楊至、劉砥、歐寧、童伯羽、楊道夫、周謨和徐宇被分派到了別的組。
本來王雲志也是分派到鐵甲戰車組的,但王雲志某日在茅庚那兒目睹了神奇的電機轉動後,就迷戀上了電學,因此特地跟朱熹請纓,徵得格物院長的許可,去了電學組。
第二天,朱熹帶著一眾弟子來到格物院,格物院是一棟四合院式的兩層樓房,大門的上方掛著一塊匾額,上書“格物院”,這三個字乃是朱熹所書。
老丘和小盧早就在門口等候,老丘是格物院的副院長,小盧則剛從大宋軍中調到格物院,這是歡迎新領導來了。一看到朱熹一行,老丘就綻放出親切的笑容,將朱熹一行迎進了格物院。
朱熹跟著老丘和小盧在格物院走了一圈,再回到院長辦公室,終於弄明白一件事,這格物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老丘在安排,有他朱熹和沒他朱熹暫時是一點影響也沒有。
至於各個格物組,要不就是“哈唐海歸”唱主角,要不就是茅庚師徒唱主角,朱熹分派的人暫時還毫無頭緒,能打個幫手就不錯了。
面對這樣的局面,朱熹早有心理準備,老丘一開始還怕朱熹一生氣會甩手不幹,但朱熹老先生一副淡定的樣子,老先生真是好修養啊!
朱熹心道,只要讓我朱熹參與鐵甲戰車,讓我的弟子參與特區的格物大業,我朱熹不在乎那些虛的,漳州知州的官我說辭便辭,我還在乎什麼權和利呢!你茅特首的特首官兒貌似連七品都算不上,隨便一個縣就位元區大多了。特區的格物院恐怕連九品都排不上。
格物院中午供應工作餐,朱熹在老丘的陪同下一起吃完工作餐,立即就召集鐵甲戰車格物組開會。
《小說大宋的新智慧免費閱讀》 第二百三十八章 格物組長(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