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9章 太祖的離奇死因 (第1/3頁)

參見大總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就是大宋,既慫又不慫,既富強又軟弱,是一個十分矛盾的結合體,很奇特的國家。

整個國家的軍民都不喜歡打仗,喜歡做生意,愛用軟刀子割肉,類似貨幣戰爭這種東西才是他們的最愛。

所以先後拖垮了大遼,西夏,後金,這些國家的軍事實力一開始都比大宋要強,可最後卻都在宋朝的金錢攻勢下土奔瓦解,沒一個撐了下去。

若非遇到不愛錢,就愛搶,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的蒙元帝國,說不定都還能撐下去。

所以不得不說,人民幣玩家就是牛,從古至今都一樣,誰有錢誰就是大爺。

除此之外,除了軍事上讓人有些詬病外,大宋朝其實沒有什麼特別顯著的缺點,當然,開國的時候欺負人家孤兒寡母不算。

因為那是一場幾乎完美的政變,既沒有流血犧牲,也沒有引發文明的倒退,甚至還帶來了社會的進步,比之其他朝代開國時的腥風血雨,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無疑要文明的多。

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都知道,在公元九六零年,後周禁軍最高指揮官之一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然後率軍折返,幾乎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後周政權。

整個過程中,除了禁軍二把手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及其妻女被殺之外,無人慘遭屠戮,這在古代改朝換代是不可想象的。

就算不是改朝換代,就是一個王朝內部的權利更迭,都往往伴隨著刀光劍影,腥風血雨,一朝天子一朝臣可不是說說而已。

而當年,正是新年正月伊始,汴梁的城門外靜悄悄,城內市不易肆,依然喧囂,可原來的後周顯德七年年號,就已經被改為北宋建隆元年了,並沒有照成多麼大的波瀾,對此大家就彷彿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並沒有搞什麼反對的遊行示威,也沒有什麼人對此進行口誅筆伐。

雖然幾乎無人相信太祖皇帝趙匡胤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手下的將領強行擁戴為帝,還接二連三的推辭了好幾次。

幾乎所有的學者專家,包括江湖寫手,甚至是歷史掮客,都一致認為這是趙匡胤自導自演精心謀劃的一次政變,至少,是他授意鼓勵手下的將領這樣做的。

但是,大家並沒有對這位篡位者有過多的指責,不管是成王敗寇的畸形信仰也罷,亦或是鐵肩擔道義的准奏也好,歷史對這位陰謀篡位者並沒有過多的指責,反而充滿了敬意和崇仰。

因為當時的情況很複雜,柴榮不幸死的早,時年只有七歲的小屁孩柴宗訓在靈柩前即位,由於年紀太小,導致人心浮動,政局不穩,謠言四起。

再加上當時天下大亂,大家對於這樣一個小屁孩根本就不感冒,唐末武將專權的例子就在眼前,所以各地武將都蠢蠢欲動,有著躍躍欲試取而代之的衝動。

所以趙匡胤兵變一半是真心,一半也是出於無奈,因為他不取而代之,有的是人站出來取而代之。

這可不是作者菌胡說的,而是河南大學文學院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講壇中這樣說的,他說道:

“如果趙匡胤不取,那很可能就被李重進、張永德或者什麼王匡胤、周匡胤取走,無法想象他們建立的朝代是什麼樣子。”

“有可能更好,也極有可能是繼後周之後的第六代,並且還有可能開啟第七、第八代,亂世這樣一直延續下去,更加的民不聊生。”

“而趙匡胤的話,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具備一國之君的綜合素質: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勵精圖治等,歷史選擇了趙匡胤,這是歷史的幸運。(《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祖》)”

也不得不承認,趙匡胤的確開啟了古代中國一個文化最鼎盛的時代,一個經濟最繁榮的時代,一個物質生活最豐富的時代。

而宋王朝最顯著在軍事上的失敗,也就是沒有奪回幽雲十六州,這大抵也怪不到他的頭上,因為那時他已壯志未酬身先士死了,代替他主持北伐大局的是他的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

至於宋太宗這個人的話,就比他哥哥差遠了,偉大的人民領袖***曾這樣評價過這位宋朝的第二位君王,他說。

“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爾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

其實並非宋人不省,而是宋太宗這傢伙不省,好高騖遠,又眼高手低,明明是個軍事上的低能兒,卻又偏偏喜歡“親授佈陣圖”,這就沒得玩了。

比如高粱河兵敗後,守禦契丹第一次南侵的滿城之戰中,劉延翰

《買宋plus dmi都贈送什麼》 第149章 太祖的離奇死因(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