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宋朝的廣告業務 (第1/3頁)
參見大總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汴梁城裡,李小魚他們閒逛了整整一上午後,也是逛累了,又累又渴的,看見街邊有賣雪糕的小販後,也是不禁萬分欣喜的走了過去,花了三十文錢,一人買了一個雪糕吃,來解渴。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雪糕,不要以為雪糕是後世才有的東西,其實早在這個時期就有了,而且很常見,因為咱們聰明的老祖宗早就發明了簡易的冰箱‘冰鑑’,以及挖冰窖來儲存冰塊。
比如著名的宋朝大詩人楊萬里就吃過一種名為冰酪的甜品,還留下詩曰。
“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米盤底碎,雪到口邊消”
說的就是雪糕,只不過這個時候不叫雪糕罷了,通常叫冰酪,很好吃,感覺像是冰淇淋一樣。
而且不只有雪糕,還有奶茶,比如清明上河圖上,就畫有一家奶茶店,而且很出名,因為它門口立著一塊巨大的廣告招牌。
你同樣沒看錯,早在宋朝,人們就有先進的廣告意思,因為商業太發達了,真的是全民經商,競爭激烈,不做廣告不行啊。
比如莊綽的《雞肋編》就記載說:“京師凡賣熟食者,必為詭異標表語言,然後所售益廣”。
也就是說,汴梁城裡賣熟食的店鋪,大部分都會想一些稀奇古怪的廣告標語出來,食品才賣的好,不然,就銷量慘淡。
這就跟今天的一些無良媒體一樣,為了博眼球賺流量,經常編出一些離譜的標題,吸引人們點選,簡稱UC震驚部。
歐陽修的《歸田錄》裡也有載,京師食店,“皆大書牌榜於通衢”。
這都說明了宋朝的商戶們有非常敏銳的廣告意識。
所以李小魚他們也是看到,在繁華的汴梁城中中,各種顯眼的商業廣告隨處可見,包括不說別的,同樣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圖》中,光是大畫家張哲端捕捉到的廣告就有幾十個,其中廣告幌子有10面、廣告招牌有23塊,燈箱廣告至少有4個,大型廣告裝飾——綵樓歡門有5座。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個時期的酒店行業,競爭最為激烈,所以尤其重視做廣告,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就莫過於水滸傳裡景陽岡的那家酒店的‘三碗不過崗’了對不對?真的是令人記憶猶新啊,想不嘗試一下都不行。
包括汴梁城裡也一樣,據《容齋續筆》載:“今都城與郡縣酒務,及凡鬻酒之肆,皆揭大簾於外,以青白布數幅為之。”
《東京夢華錄》也記載:“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綵樓歡門”,九橋門街市的酒店,更是“綵樓相對,繡旆相招,掩翳天日”。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繡旆”,是指市招;“綵樓歡門”則是用竹木與彩帛搭建起來的門樓,是流行於這個時期的酒店業廣告裝飾,而且越是高階的酒店,綵樓歡門越是豪華。
比如走在街上李小魚他們是看到,有一家叫做“孫羊正店”的酒店,綵樓歡門就有兩三層樓那麼高,非常氣派。
不遠處虹橋附近的一家“腳店”,也就是小型酒店,門前也扎有十分顯眼的綵樓歡門。
所以這個時期,大家如果有機會穿越到宋朝的話,不看別的,只要看到門口有綵樓歡門,便可以判定這是一家酒店了。
而且不止綵樓歡門這種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廣告招牌,他們還看到,這個時期,就已經有十分先進的燈箱廣告了。
還是以他們看到的那家“孫羊正店”為例,在大門前,就有三塊立體招牌,分別寫著“孫羊”“正店”“香醪”字樣,這三塊立體的招牌,便是燈箱廣告。
因為這種廣告牌應用了照明技術——也就是內建蠟燭,可以在夜間點燃發光,遠近看見,特別的引人注目。
而虹橋附近的那家“腳店”門口,也設定有一個燈箱廣告,上書“十千”“腳店”四字。而“十千”就是美酒的代稱,畢竟金樽清酒鬥十千嘛。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宋代酒是國傢俬營的,私人不準釀酒販賣。
當然,如果你在農村藏著偷著悄悄咪咪釀點自己喝那沒事,但一旦敢拿出來賣的話,那就是殺頭的大罪。
因此宋代專門釀酒的酒廠叫做“酒庫”,當然,也有一些得到朝廷特許的大旅店也有釀酒權,叫做“正店”。
正店與酒庫釀出的酒除了自賣以外,也批發給其餘那些沒有釀酒權的小旅店(稱為“腳店”)。
所以每年的清明節前,是汴梁城各家酒庫開煮新酒的日子,這個時節,整個汴梁城的上空都飄揚著濃郁的酒香。
汴梁城無比的繁
《買宋plus dmi都贈送什麼》 第142章 宋朝的廣告業務(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