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部分 (第1/4頁)

丟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土而王”的時代。西漢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總結歷代王朝興衰嬗替的規律時曾指出,從五帝三王到暴秦,王朝的建立有兩種型別:自虞夏興起,湯武稱王,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合,每一個王朝的建立者都出自古老的氏族或部族。他們家世悠長,根基深厚,擁有雄厚的實力;他們“積善累功數十年”,“修仁行義十餘世”,經過了漫長歲月的慘淡經營,最後才得以“並冠帶”而一統天下。但是秦漢之際卻衝破了這一舊的格局。從陳勝樹起“張楚”的王旗,到劉邦“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五年之間,號令三嬗,“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序。,起而逐鹿中原的,大都是奮競草澤的布衣白徒。一時人才盡出其中,他們角群雄而定一尊,開闢了“無土而王”的新時代。自此以後,大多數王朝的開國君臣都來自社會的底層,由此構成中國兩千多年來歷史上較為特殊的開國布衣卿相的局面。毫無疑問,這些奮競草澤的布衣白徒都是一時的雄傑。他們有的以勇武著稱,有的以權謀取勝,有的以柔道取天下,有的以智力為雄主。真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幾家歡樂幾家憂愁。因此,我們對奪權之術的考察也就從這一時代開始。

從秦漢到三國,其間四百餘年,歷經三個亂世,湧現出了劉邦、劉秀和曹操這三個雄豪而有心計的人物。劉邦以機謀權變著稱,劉秀以仁厚持重名世,曹操則以智謀詭詐為人所稱道。雖然他們奪取政權的道路不同,政治謀略也各具特色,但他們都順應了歷史的潮流,為推動社會的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劉邦和項羽之間的角力爭雄,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上演了第一齣威武雄壯的“無土而王”的活劇。他們的故事是那樣的扣人心絃,長期以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直到現在,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上,還存留著他們爭鋒的楚河、漢界。當人們在棋盤上廝殺時,彷彿還能聽到當時的金戈鐵馬之聲。

在楚漢戰爭中,項羽曾對劉邦說:“天下數歲不安,皆因你我二人。我願與你單獨決鬥,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父老受苦了。”劉邦卻笑著回答道:“吾寧鬥智,不能鬥力。”《史記·項羽本紀》。楚漢戰爭的歷程的確如此,劉邦雖然實力遠遜於項羽,但他靠機謀權變,屢敗屢戰,終於打敗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一統天下,成為開啟四百多年基業的一代雄主。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點燃了反秦農民戰爭的熊熊烈火。不久,曾做過泗水亭長,後來亡命於芒碭山的劉邦自稱沛公,在豐沛之間發展勢力。與此同時,在會稽的楚國貴族項梁、項羽叔侄殺會稽郡守,率八千人渡江北上,加入到反秦的農民戰爭之中。不久,陳勝、吳廣犧牲,劉、項兩支起義軍漸漸成為反秦鬥爭的主力。起義軍在楚懷王的主持下於彭城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分兵兩路:一路由項羽率主力北上救趙;另一路由劉邦率領,向西略地攻取關中。並與諸將相約:“先入定關中者為王。”楚懷王的這一決定雖有偏袒劉邦之意,但究竟誰能先進入關中,還得看他們各自的謀略和戰術。

劉邦引軍西上,或以武力強攻;或以謀略智取;或曉以厲害,迫其投降;或明以大義,促其歸順。所過之處,劉邦下令一律不得燒殺擄掠,大受人民的歡迎,因而破南陽,降宛城,襲武關,一路追奔逐北,勢如破竹,很快便進入關中。飽受秦王朝暴虐統治的關中人民抬著牛酒歡迎劉邦的軍隊。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只得素車白馬,向沛公投降。滅秦以後,為了迅速穩定關中人心,劉邦採取了幾條重要措施:第一,軍隊不得進入咸陽城;第二,秦宮室中的重寶財物一律封存,不得擅自動用;第三,劉邦親自召集關中的父老、賢達和地方各界人士,向他們宣佈:“秦法苛酷,誹謗者受族誅,兩人交談處棄市之罪,關中人民深受其苦。楚懷王與諸將相約,先入關中者為王,故我當為王。今特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餘秦法盡行廢除。各級官吏一律原職留用。我率軍來關中,完全是為父老鄉親們除害,絕無侵凌殘暴之意,希望大家不要害怕。”隨即他又派出將士會同秦朝的舊官吏,分赴各地傳諭他的命令,於是關中的局勢很快便穩定下來。關中人民爭先恐後地抬著牛羊酒食犒勞義軍,劉邦堅辭不受,說:“我軍糧餉充足,請大家不要破費。”這樣一來,關中人民更加歡喜,唯恐沛公不為王。沛公的這一系列政策和舉措非常高明,深得關中民心,不僅迅速穩定了關中的形勢,更重要的是為自己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為以後爭奪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劉邦在楚漢戰爭中能取得勝利,其中一個最主要的

《古代封建100種權術》 第1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