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夫當關 (第1/2頁)
軒轅天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六月中
壺關,因古治北有百穀山,南有雙龍山、兩山夾峙,中間空斷,山形似壺,且以壺口為關,而得名壺關。
壺關屬上黨郡,距上黨治所長子城只有二十六里,是長子城的東大門。
上黨,位於幷州東南部,是對長治的雅稱。《荀子》稱為“上地”。“上黨”的意思,就是高處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
壺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朝廷討劉東路大軍已經全部就位,駐紮在河內郡靠近壺關的林縣。這日主帥盧植升帳議事,經過一番商議,準備來日對壺關發起試探x性攻擊,這打頭陣的任務被分配到了袁紹手中。
經過細作打探,把守壺關的主將為秦瓊,其餘將領目前不明,總兵力不會超過一萬,也就七八千的樣子。
秦瓊是什麼人,從沒聽人說起過,當日劉飛大婚都沒參加,可見應該不怎麼受劉飛看重,不然不會連參加劉飛婚禮的資格都沒有。由此看來幷州軍真是缺兵少將,連這種“無名小卒”都能擔任守關大將。而恰恰是這個“無名小卒”想憑藉一萬不到兵力對抗東路聯軍十萬人馬的攻擊,不會讓人覺得可笑嗎?就算幷州軍再善戰,以一當十,又能如何?自己這邊有十萬大軍!十個打你一個,還是能多出兩三萬人馬出來,更何況自己這邊剛收了兩個小弟——顏良、文丑,二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所以袁紹欣然領命,接下了這打頭陣的任務。
夜色籠罩之下的壺關,顯得雄峻高大,猶如一頭洪荒巨獸盤踞在太行山脈的中段,扼守著幷州和冀州之間的咽喉要道。
壺關將軍府內,秦瓊正在靜靜的聽著一個黑影的報告東路聯軍的情報,面色無喜無悲,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這是招賢館內出來將領的“通病”,表情比較單一化。
“......關羽、張飛皆是萬人敵,關羽修煉青龍傲訣,絕技青龍斬;張飛修煉狂莽訣,絕技黑風天煞......”
“......顏良、文丑勇冠三軍,武藝不在關張二將之下,最重要的是,此二人師出同門,擁有一套合擊之術,主公特地囑咐將軍,要小心應對......”
這黑影不是別人,正是劉飛暗影衛的成員,劉飛把他派過來輔助秦瓊的,主要負責給秦瓊刺探東路聯軍的情報。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比劉飛更清楚情報的重要性。
兩軍對峙,一夜無話。
次日,朝陽初升,守在關頭的北疆軍將士們看到了遠處滾滾而起的塵土,一支數萬人的部隊背對朝陽,步幅整齊地向壺關靠了過來。這支大軍的中軍之中高高掛著一面“袁”字大旗,在清晨的微風中搖擺舒展。袁紹端坐於馬上,位於中軍位置,顏良和文丑分列左右,身後則是充當謀士的“發小”許攸。
壺關之前的地形,並不適合大規模的兵團作戰,那怕是拍著密集的進攻陣型,人擠人地一起湧向壺關,一次最多也就衝到前面五千人,其餘得只能排在後面觀戰。
因此作為“探路先鋒”的袁紹並沒有急於下達攻城的命令,而是在距離壺關一里之外的地方列好陣形。
正當袁紹考慮派誰出去叫陣的時候,前面探馬來報,壺關關門大開,只有一個一個騎著似馬非馬坐騎的人帶著五百人在關下列陣,看那支隊伍的旗幟上寫著一個“秦”字,應該是守關大將秦瓊無疑。
“哦?主公,看來這秦瓊膽子不小啊,竟然敢開關迎敵。”許攸摸了摸自己的短鬚,有點不屑的說道。
“不可輕敵,子遠,你是沒有見過北疆軍,他們的兵卒十分精悍,別看我們有三萬人,真正交起手來,我們這裡的三萬人不一定是壺關七八千人的對手。”袁紹誠懇的說道。接著,又對身邊的傳令兵說道:“你火速將這裡的情況稟告給盧大人。”
“諾。”傳令兵聽了之後立刻騎著快馬離開了。
“顏良、文丑,點齊五千兵馬,隨本將軍前去關下觀陣!”
“諾。”顏良文丑齊聲道。
“子遠,勞煩你在此列陣。”袁紹很客氣的對許攸說道。
“屬下遵命,主公此起定能旗開得勝。”許攸微笑道。
於是袁紹在顏良文丑的護衛下來到壺關守軍弓箭射程覆蓋範圍之外(自以為的,他們不知道關上的北疆軍已經裝備了一些超遠射程的機鐵連環弩)站定。
“來者可是大漢司隸校尉袁紹?”秦瓊策馬上前,離
《漢末之群英逐鹿》 第九章 一夫當關(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