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負債賭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聽Lawrence說過這樣的故事。
某個知名企業的老總想參加在香港的訓練,但正好在越南有個重要的經銷商會議幾乎是同時召開。“魚”與“熊掌”,難以取捨。
於是,Lawrence挑戰他兩件事都做到。
這彷彿是不可能做到的。越南到香港沒有直達的飛機。而經銷商會議和香港訓練的時間很接近。
但結果是,那位老總開完經銷商會議後,轉了兩次飛機,及時趕到香港參加了訓練。
這裡面的啟發很多。
首先,我們要看到同時做到兩件事的可能性。我們往往因為看不到這種可能性而喪失了不少機會。比如“要事業就不能要家庭”之類的觀念。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把“事業”和“家庭”看成兩個對立的事物,只能二取其一,那麼想要做到兩全其美就很難了。除非,你肯打破前面的假設。
其次,我們要學會區分“不想做”和“做不到”。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想做”或者“沒想到還有可能做到”,而不是真的“做不到”。
第三,我們不要去代替別人做決定,諸如:“他肯定做不到的”、“他沒辦法籌到資金的”、“他不會幫助我的”等等。說不定,他會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好。
教練的眼光總是向前的,所以他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在教練的挑戰下,有時我們自己都感到驚奇,原來我們可以做到這麼多的事,而且,可以做得這麼好!
焦點的運用
訓練讓我如此美麗。
2000年4月,我們去杭州搞了一次針對老師、家長、學生的“成長心連心”活動。這次我們請到了Eva來主持。
活動前,Eva為大家做了定向。
“……我們的的確確是有一個目的,就好像(某某)同學所講的,是想要付出給身邊的這些人。可是當你付出給身邊的這些人的時候,如果你的焦點是在你自己身上的話,你會跟你來這裡的目的剛好怎麼樣?(有同學回答:背道而馳的。)背道而馳的。所以我想你到這裡來呢——我想暫停一下——我想知道你到底要不要在這個星期真的因為你在這裡,所以杭州的老師跟學生,因為你而對所有中國大地、這片黃土地上的中國人的關係、以及人對社會的責任,各方面都有一個提升,都有一種全新的感受,你是否想要這樣的?(同學們答道:是。)啊,如果你想要這樣的話,我會有一個邀請——把所有你個人感舉的東西先放在一邊,我可以向你保證,你想體會到的那些,在這個過程裡面你會自然而然地感受得到。……”
這次定向一氣呵成。我想我是從這一次開始瞭解什麼叫定向的。如果沒有這個定向的過程,整個活動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而且,我相信,Eva在做定向時,她自己也是把焦點放在目標上的。因為只有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之中,說話才可能如此自然流暢,在富有生動詩意的同時又有嚴密的內在邏輯。
杭州的一位姓盧的女同學在分享時說:我覺得Eva很美麗,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美……。
廣州的一位同學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談到Eva:其實我有點怕她。她做訓練時可以完全不顧自己的形象。很厲害!不過,我們知道她是為我們好,是為了讓訓練的效果更好。這也是讓我們尊敬的地方。
Eva的焦點不是在自己的形象上,而是在訓練的效果上。
這一點,所有參加訓練的人完全能收到。
現在,讓我們把焦點收回來,再來感受一下Eva“成長心連心”定向的後面部分。
“……所以關鍵不是關於你會如何如何,而是關於這些人,這些每天有機會跟你接觸的人,他們會得到什麼,會從你身上感染到些什麼?——因為你就像陽光一樣。然後他們會有一種根本不能用言語講出來的那種體驗。完全是用心來連心的——所以為什麼我們會叫”成長心連心“呢!……往後的那種感受,不需要我講,你自己去體會。……”
同樣的,文章寫到這裡,我也不用多講了。剩下的,請您自己去體會。
出死入生
有一個管著300多名員工的工廠老闆,一直非常努力地工作。有一次他患了急性闌尾炎住院,正好鄰床的病人在他住院期間死了。死者家屬免不了傷心哭泣。
眼睜睜地目睹了這一幕,這位老闆非常傷感,覺得活著真是沒意思——自己辛辛苦苦地做,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這位老闆變得很消極,和以前判若兩人。
《教練的幸福生活》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