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5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83年美國總統里根補頒戴安瀾的懋績勳章軍校學生除聽講演和上課外,還經常舉行以班組為單位的座談會。在座談會上,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起著核心作用,他們把革命刊物,如《嚮導》、《中國青年》等,送給其他學生看,或者按照黨組織規定的宣傳檔案向學生進行宣傳鼓動。所有這些,對於提高廣大學生的政治素質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使軍校學生受到了革命思想的薰陶,逐步樹立起盡忠革命、為國犧牲的信念。

透過愛國主義傳統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孫中山給黃埔生講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說他們為了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國,冒死去和清兵作戰。廣州起義時“革命黨只用300人,便敢打3萬多的敵人”。武昌起義時,武昌、漢口的革命黨,總共不足300人,真正的革命黨不過是幾十人,“革命黨只用幾十人去打兩萬多人,可以說是用1個人去打500個人”。他們之所以這樣勇敢,是因為樹立了革命理想,只知專心救國,不顧身家性命。孫中山在演講中讚揚辛亥革命時期的英雄陳天華、楊篤生“是熱心血性的真革命黨”,但又為他們不是死在戰場上,感到“實在是可惜”。孫中山號召黃埔生學習革命先烈的愛國思想,“發揚革命精神,繼續先烈的志願,捨身流血,造成中華民國的基礎,使三民主義完全實現,革命大告成功。”

黃埔軍校開創時期,廣東和全國工農運動蓬勃興起。軍校根據孫中山的創校建軍宗旨、“三大政策”精神,發動師生到工農運動中去,以實際行動互助農工。在“五卅”運動、廣州“六·二三”慘案後,軍校發表《檄全國軍人》文,揭露帝國主義者無故慘殺中國人民的殘暴罪行,疾呼“全國軍人同胞,即時興起”,與“帝國主義侵略者決一死戰”,並號召師生向死難烈士學習。在省港罷工過程中,軍校政治部派出一批幹部到工人群眾中間開展宣傳工作。在農民運動方面,軍校多次發表文告,支援農民反抗封建地主階級的鬥爭,並組織師生和廣州各鄉農民召開多次聯歡會。派學生到東莞、寶安和東江各縣幫助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施以政治及軍事訓練。以此聯絡感情,“而收軍事進行上得人民幫助之實效”。他們在工農運動中,經受了鍛鍊,面對帝國主義侵略者殘酷鎮壓中國人民反抗鬥爭的罪惡行徑,更加堅定了他們愛國革命、奮鬥到底的決心。

黃埔軍校動員和組織師生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中去,經受鍛鍊,用活生生的現實鬥爭黃埔三期生戴安瀾1939年任第200師師長事例,教育“後死同志,當愈加振奮革命精神”。以愛國主義為基本內容的黃埔精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曾發生過重大影響。在“愛國革命”口號的感召下,黃埔軍校師生在兩次東征、北伐和抗日戰爭中建立了功勳。僅如1939年底,黃埔一期生杜聿明在廣西崑崙關大敗有“鋼軍”之稱的日軍板垣徵四郎師團,取得崑崙關大捷;1943年秋,同為黃埔一期的陳賡指揮太嶽山區反“掃蕩”作戰,一舉殲滅日本“皇軍觀戰團”。國共兩黨的黃埔驍將在抗日戰場上南北爭輝。

悠悠愛國志,千古軍校魂。一部黃埔軍校史,即是堅持還是背離孫中山倡導的“愛國革命”黃埔精神精髓的歷史。堅持了“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軍校就發達興旺;不愛國,不革命,就會遭到歷史的拋棄,軍校就會黯然失色。最典型的反面例子是汪精衛,他在黃埔軍校初辦時也從軍校卓越的表現裡看到了輝煌的前景,所以他曾以國民政府常委會主席之尊兼任軍校黨代表,以求在軍中建立自己的體系。他在黃埔軍校時,的確有很多崇拜者。後來,他成為賣國、叛變革命的漢奸,並在南京偽政府名義下辦過自己的“黃埔軍校”,但是他背棄了黃埔精神“愛國革命”的基本宗旨,所以不管是正宗黃埔軍校畢業生,還是偽政府名下的“黃埔軍校”畢業生,沒有人願意提到是他的學生,更談不上崇拜他。汪精衛的偽政府和偽軍裡基本沒有黃埔生。原因何在?這主要還是因為黃埔精神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周恩來題詞“愛國”和“革命”是緊密聯絡的,愛國是一種對祖國由衷熱愛的樸素感情,革命是順應浩蕩世界潮流、推動社會發展進步而不斷銳意進取的思想和行動。所以,僅愛國還不夠,還要革命,富有蓬勃向上的朝氣,而不能因循守舊,故步自封,更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反動。“革命”對一個滿懷報國之志者來說非常重要。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在黃埔時期,留下的惟一報刊發表題詞墨寶就是“革命”兩字,他在當時很可能已經意識到了軍校學生有“愛國”不“革命”者存在。此後的歷史已經證明了

《中國黃埔軍校學員名單》 第4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