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編練礦營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徐光啟與皇帝談完話,在內侍引領下告辭離去。朱大明又讓王承恩傳來了李邦華。
最近李邦華的忙碌程度,跟徐光啟也差不多,一到京師覲見過皇帝,很快就被皇帝安排了一大堆緊要事務。然後就是帶著工部有關人員,以及剛從內廷劃歸工部的一干官員、吏目和工匠,匆匆趕往遵化白冶城等地,勘察鐵礦礦場和冶煉廠,前前後後跑了將近一個月。
李邦華在當地州府官吏及民間鐵冶工匠的陪同下,幾乎把整個京東州府跑了一個遍,遵化、遷安、豐潤、開平、灤州等地哪裡有鐵礦哪裡有煤礦,基本上已經心裡有數了,對於重開遵化等地的鋼鐵冶煉,也有了充分的信心。
事實上,後世的遵化鋼鐵、唐山鋼鐵、開灤煤礦都在這一帶,屬於一點典型煤鐵聯合工業帶,在這裡大鍊鋼鐵肯定是錯不了的。這個情況朱大明當然是早就知道,所以李邦華請復遵化鐵冶的條陳之中所說的內容,朱大明比他了解的更清楚,二話沒說就批覆同意,轉回工部照辦,並下旨直隸總督府協調相關州縣全力配合。
李邦華進了乾清宮東暖閣,看見皇帝在座,立刻拜見行禮。朱大明待他禮畢以後,請他坐下,然後微笑著說道:“李愛卿這段時間可是辛苦了啊!”
李邦華躬身說道:“臣謝陛下關心,此內臣分內之事,當不得辛苦二字。”
朱大明點點頭,說道:“愛卿前往遵化等地一趟,京東州府礦產分佈,如今皆已在愛卿心中,也算是不虛此行、成效顯著了。朕對愛卿上次的條陳非常滿意。”
李邦華看皇帝如此高興,心中也是感慨,遵化等地煤鐵資源如此豐富,卻因朝臣黨爭而一任荒廢至此,不僅令多地礦山鐵廠廢棄,而且大批工匠失業成為流民,如今新皇帝登極,即令重開遵化鐵冶,真是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興衰全在皇帝一念之間也。
李邦華向皇帝當面報告了遵化周邊的鐵礦分佈,從白冶城、馬蘭峪礦山鐵廠,一直講到石人溝、五家溝、白馬峪等地礦藏,朱大明後世所知的遵化、遷安等地鐵礦,基本上都被李邦華及其隨行人員發現,如今已經開始計劃募民開採了。
而白冶城的洗礦廠、冶煉廠、鑄造廠,也都是現成的,原來的鐵廠工匠已經收攏召回大部分,又從工部所轄的京畿周邊匠戶之中選調一批,如今兩千餘名鐵冶工匠,正攜家帶口陸續到位。
朱大明又對李邦華談了一些自己對於重開鐵礦煤礦、大鍊鋼鐵,以及大批鑄造民用鐵器、軍器鎧甲、火槍火炮等事宜的設想,同時讓李邦華考慮廣招遼東難民、山陝流民為礦工,如今遼東淪陷,好幾萬遼東漢民經過遼西走廊或者海路,逃到京津周邊,有家產的還可以置業謀生,無家產的只能淪為僱工、流民甚至乞丐,也有不少鋌而走險淪為盜賊。開礦冶鐵雖然辛苦,但也算有個穩定收入,有個可靠的飯碗。
說到這裡,朱大明又對李邦華說道:“今後鐵冶開起來,礦工若是充足,愛卿可從青壯礦工之中精選一批忠勇可靠者,建立礦營,裝備鐵廠所產軍械槍炮,以戚帥兵法練之,充作護礦護廠之用。先期費用可從朕所撥開辦銀子中出,往後可以京東州府民間礦稅留用支取。”
李邦華一聽,心下也是一驚,皇帝這是什麼意思,居然肯讓大臣在外自行練兵?!當下不敢接受,立刻就提出了反對:“陛下厚恩,臣銘感五內。只是陛下所言授臣募民練兵之權,雖說是為護礦之用,但是編練礦營,此事亙古未有,請陛下收回成命,臣萬死不敢領旨。”
朱大明知道這個時代的文臣都有這種顧慮,若是其他人,朱大明也不可能給他截留礦稅、募民練兵的權力。但是對於李邦華這個人,他是完全放心的。
崇禎十七年,朱由檢自盡殉國之後,京師滿朝文武自殺殉節的僅有二十餘人,而李邦華就是其中之一,當時的李邦華是內閣輔政大臣,若是像其他文武大臣那樣投降順軍或者清軍,至少也能混個六部尚書噹噹,但他沒有,而是在聽說皇帝殉國之後,很快就召集家人選擇自盡殉節。這樣的人朱大明還有什麼不能信任的呢?
看著戰戰兢兢極力反對的李邦華,朱大明說道:“愛卿多慮了,朕對愛卿的忠孝之心毫無疑慮。古人曾說,為國而不惜身,朕既然信任愛卿,愛卿又何必在乎人言?再說,遵化位居邊地,北邊長城關口年久失修,龍井關、大安口、喜峰口關城殘破,一旦有警,僅有薊州三屯營、建昌營所部兵馬,恐怕不夠。卿既主持遵化鐵冶,先募流民為礦工,再從礦工之中募兵編練礦營,不止為保護礦場,關鍵時刻也可北上增援薊州,守衛京師左翼。
《日月當空猜字謎打一個字》 第五十七章 編練礦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