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走上正軌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之臣、畢自肅兩人在內閣閣臣引領下出宮而去,原本跟著一起出了乾清宮的孫承宗,在武英殿軍機處自己的公事房中靜坐了一會兒,又回到乾清門外請求覲見。
王承恩趕緊稟報給皇帝,皇帝當然立刻結束了休息,傳他來見。
這次孫承宗進宮,除了陪同接見王之臣和畢自肅,當然還有自己分管的一攤子事情需要稟報。一個就是直隸總督轄區以內的募民屯墾情況,一個是新兵徵集情況,還有一個就是講武堂籌辦情況。
如今眼看就要進入五月了,三月初開始的春耕當然已經搶種結束,北直隸範圍內包括皇莊、抄沒閹黨的田產,以及去年冬季以來墾荒得來的土地,總計三十三萬頃耕地,全部耕作完畢,其中約有二分之一的耕地,種上了新式的農作物,而剩餘的耕地,則仍然耕種著小麥、高粱、豆類等傳統的北方穀物。
本來一些作物是要在頭年秋季播種的,至少也要趕在入冬之前,可惜的是募民屯墾的事情整個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是十一月了,所以儘管有大片的宜耕土地,也只能在冬天裡荒著。
如今到了春天了,能補種的自然都補上了。為了避免一些土地閒置,即便是還沒有等到耕作土豆、玉米和甘薯的農時,直隸總督府和楊應乾的軍屯司,也不想在等下去了,索性全部耕種完畢。
孫承宗說的這些,崇禎皇帝也並不全都懂,他只知道只要別讓地荒著,不管種什麼作物,種上了就是好事情。
至於新軍的徵集已經開始了半個月了,今天孫承宗前來稟報的事情就是涿州新軍預備大營的募兵情況,總計徵募了兩萬五千青壯,都是十八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真正青壯男丁。
各地前來應募屯墾的流民或者難民家庭,幾乎每戶都出了一個男丁,畢竟從去年十一月到今春四月,朝廷耗銀百萬養活了這些人,每戶又分了十畝地,而且不計成本地為每一個新屯戶搭建窩棚,給種子給農具,幾戶人家還能共用一頭耕牛,如今分的地都種上種子,就等著幾個月後收割,然後播種第二季了,日子眼看著有盼頭了,也的的確確是到了該向皇帝萬歲爺報恩的時候了。
再說各地前來應募屯墾的流民,還在從東西方向源源不絕地到來之中,要想保住自己新分的土地和飯碗,當然就要積極響應軍屯司的號令,緊緊地跟朝廷站在一起。
特別是,皇帝讓兵部新制定的《軍人功勳封賞條例》,也讓所有應募的人激動不已。
首先,當兵再也不是如同過去的軍戶那樣世襲罔替了,入伍服役滿五年即可自主決定去留,願意接著乾的,多幹一年即給田十畝,不願意乾的則發給遣散費,並一次性給田十畝,予以妥善安置。
而且在新軍預備大營三個月訓練期間,不僅管吃穿住用,而且還有餉銀,最後選不上還可以接著練。
這樣一來,從口外、關外以及東西南面前來應募屯墾的流民家庭,但凡有適齡青壯,都是踴躍報名。
所以楊應乾在涿州、房山、良鄉、通州、固安等地設定的每一個新軍徵兵站,都很快完成了徵募的任務,原本計劃徵募兩萬口,最後甚至不得不多徵募了五千人。
同時,盧象升在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募兵情況,以及漕運總督袁可立在運河兩岸屯墾募兵的情況,也是如此。
因為對這些貧苦青壯而言,只要是選上了,家裡新分的耕地就完全屬於自己,而且從此免除稅賦。
這樣的前景,對於無家可歸甚至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流民來說,這種誘惑自然是難以抵擋的。
盧象昇天雄營募兵六千,預備在為期三個月的第一階段訓練中淘汰一千人,而袁可立也是募兵一萬,預備在第一階段訓練後汰弱留強,練出三千督標和五千漕營。
這些事情都說完,孫承宗又著重彙報了講武堂的籌備情況。
如今位於通州的講武堂校舍,在磚石和混凝土的優先供應下,已全部建成完畢,北舍和東西舍三面,各新建了兩排青磚大瓦房。
北舍與早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南舍遙遙相對,不同的是,北舍建了兩排房子,每排十棟,每棟十間,有的三間打通,有的是五間打通。
北舍的房間,專門用來作為講武堂的講習場所,以及圖書室、伙房等公用場所。
而北舍的後面,直到最先築起的圍牆之間,預留了大片的空地,將來作為火槍的靶場之用,而更加廣闊的後山谷地,將來則要進一步修造火炮的訓練試設場地。
此外,剩下的東舍與西舍形制基本類似,都是各建兩大排
《日月當空猜字謎打一個字》 第一零四章 走上正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