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4部分 (第1/4頁)

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清楚地表明瞭阿拉伯人圍攻一年(717—718年)未能佔領君主坦丁堡的特殊意義。由於君士坦丁堡緊挨帝國的中心,如果他們佔領了這座城市,勢必有可能佔領東歐大部分地區。當然,15世紀時的穆斯林土耳其人正好做到了這一點。但如果這一事件約早10加年發生,那麼東歐大部分地區將阿拉伯化和伊斯蘭教化,併成為今日穆斯林中東的一個組成部分。

儘管有這些失敗,事實仍然是:開始於沙漠中的一個宗教,在短短一個世紀內,已發展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到750年,伊斯蘭教統治了從比利牛斯山到信德,從摩洛哥到中國邊境的廣大地區(見圖13“1500年以前伊斯蘭教的擴張”)。

四、從阿拉伯王國到伊斯蘭教帝國

第一階段的擴張完成之後,阿拉伯人便安頓下來,享受勝利果實。他們實際上是其屬國的佔領軍,大多數居住在軍事重鎮裡,由此控制著周圍的鄉村。由於哈里發歐麥爾曾有規定,他的追隨者不應在被佔領的行省裡享有封地,因此,他們這時享受政府津貼。支付這些津貼的資金來自伊斯蘭教國家沒收的土地和徵收的捐稅,向非穆斯林徵收的捐稅比向穆斯林徵收的高。除此之外,非穆斯林其實並未受到干擾,也沒有被迫改變信仰。實際上,皈依伊斯蘭教極不受歡迎,因為這意味著降低稅收。因此,信奉伊斯蘭教,其實是統治絕大多數屬國臣民的阿拉伯騎士貴族享有的特權。

不久,日益增長的“麥瓦利”,即非阿拉伯穆斯林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狀況。這些新教徒成群結隊湧入城市,充當僱員、工匠、店主和商人,為阿拉伯責族的需要服務。作為穆斯林,他們要求與阿拉伯人平等,但未得到承機。“麥瓦利”在伊斯蘭教軍隊中服役,通常只能作為步兵參加戰爭,因為步兵得到的薪俸和戰利品低於阿拉伯騎兵。

隨著帝國的擴張,以及財富從屬國行省源源不斷流入城市,“麥瓦利”的人數和財富也不斷增長,但他們仍被拒絕在統治集團之外。於是,他們成為城市中的不安定因素,決心取得與他們的經濟實力相等的社會地位。人們開始理由充分地認為,阿拉伯伍麥葉哈里發王朝是征服戰爭完成後毫無作用的一個寄生集團;伍麥葉王朝曾於661年,從麥地那遷都大馬士革。因此,對阿拉伯貴族的抵抗運動,既是民族的,又是社會的反抗運動。

為爭奪王位而突然爆發的十年內亂,以750年阿拔斯哈里發王朝的建立宣告結束;阿拔斯王朝建立的意義,遠遠超過單純的改朝換代。“麥瓦利”,尤其是波斯人,這時代替了過剩的舊貴族。阿拉伯軍人不再是享有薪俸的特權階層,而被皇家常備軍所取代;皇家常備軍開始時主要由波斯人組成。從前的軍事重鎮,如今在“麥瓦利”的控制下,變成了巨大的商業中心。一部分阿拉伯人開始加入市民和農民的行列,另一部分則重新返回到遊牧生活。

帝國的結構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尤其是762年,首都從大馬士革東遷到巴格達。這實際上意味著,阿拔斯哈里發政權,開始放棄地中海,接受波斯的傳統,尋求波斯的支援。哈里發不再是阿拉伯部落的酋長,而是一個神權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地的權力並不依賴於部落的支援,而是建立在享有薪俸的官僚和常備軍的基礎上。因此,同前泰西封、波斯波利斯和巴比倫的許多村主政體相類似,哈里發統治已成為東方的君主政體。在這一君主政體所提供的秩序與保護下,一種融合了猶太文化、希臘…羅馬文化和波斯…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傳統的混合文明,在隨後幾個世紀中逐漸形成。伊斯蘭教不再僅僅是上層騎士貴族的法典,而成為一種新的與眾不同的文明。

五、伊斯蘭教文明

哈里發曼蘇爾選定巴格達作為阿拔斯王朝的首都所在地,並預見到這一選擇的輝煌遠景:

這個東瀕底格里斯河,西濱幼發拉底河的島嶼,是一個世界性的市場。從瓦西特、巴士拉、烏本拉、阿瓦士、法爾斯、阿曼、耶瑪麥、巴林以及更遠的地方溯底格里斯河而上的所有船隻,將在這裡停泊。由摩蘇爾、迪牙個…拉比阿、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等地順底格里斯河而下的貨物,以及從迪牙爾…穆迪爾、拉卡、敘利亞邊境沼澤地、埃及和北非沿幼發拉底河運來的也貨物,將停卸於此。這裡將是山區、伊斯法罕和霍拉桑請地區的居民的交通要道。感謝安拉,為我保留了這塊地方,並使在我之前來這裡的人們忽略了它。真主啊,我要在這裡建築城市,並終居住在這裡,我的子孫、也將居住此地。無疑,它將成為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

《1500年之後世界及中國史》 第3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