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3部分 (第1/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品出口協會,為出口文化企業提供資訊服務和諮詢指導,促進出口文化企業進行行業自律。

(三)渠道

一方面內容為王,另一方面渠道為王。國內的文化產品走出去,現在主要有兩種渠道。一個渠道是透過國內國外的文化產業博覽會,國內的如深圳文博會,國際的如法蘭克福書展;還有一個渠道是透過外國發行公司代理。這兩個渠道有一定的效果,但都有其侷限性:博覽會在展覽季之後經常性不夠;依託國外的發行公司,好處是成本低、市場風險小,不足是豐厚的發行利潤讓人家拿走了,生產商實際上只賺了個吆喝,再有,你透過人家去發行,就總是遠離市場,永遠培養不起來對於市場的敏銳感覺。

所以,我們要在國外建立自己的發行渠道。可以由文化企業自己組建專業的海外發行公司,或收購外國人現有的發行公司。政府有關部門在市場調研、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援。也可以依託其他行業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已經建立起來的國際銷售網路,進行增值服務。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盟海外中介協會。還可以在海外投資建設“中國文化城”。“中國文化城”可採用政府開道、企業投資運作的模式。在“中國文化城”中開設音像、圖書、漢語教材等專門區域,設表演廳、展示廳,供顧客欣賞觀看。如建設運作合理,“中國文化城”定能成為中國文化開拓世界市場的根據地,達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

還應該充分利用網路平臺,開設各種語言版的“中國文化產品網上超市”,集產品展示、銷售、服務為一體。目前國內很多公司都設有自己的網站,但這些網站存在規模小、功能差等各種不足,商務部等相關部門應對之進行整合,形成規模優勢。

(四)人才

文化產業的突出特點是資金密集、人才密集和智力密集。人才是文化經營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國外企業有大批這樣的專門人才,對國際文化市場的研究非常深入、細緻,大到一個地區的文化產品的競爭格局,小到一個具體產品應該怎樣投放,都有專門的人進行具體的研究。而國內,文化經營方面的人才稀缺,既懂外語、懂影視文化產業製作、懂營銷,又熟悉國際文化市場,並且與國際發行渠道有著密切聯絡的國際文化貿易人才更是鳳毛麟角。沒有專門的人才,沒有翔實的資料資料,沒有細緻的實證研究,沒有國際市場運作方面的經驗,使得國內企業對國際市場的認識受到相當大的侷限。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在文化產品的出口方面有所突破,是十分困難的。

國際文化貿易格局下的中國文化出口策略(4)

文化貿易人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中國文化產品出口的重要瓶頸之一。要加快中國文化出口的步伐,就必須在文化貿易人才培養上多下工夫。

以前,一些部委為了開展國際文化貿易舉辦過一些專門的短訓班。僅靠這種非學歷教育的短訓班遠遠不能滿足我國擴大對外文化貿易的需要。對外文化貿易的快速增長,急需我們培養出大批國際文化貿易方面的人才。2006年,*批准中國傳媒大學試辦“國際文化貿易”本科專業,同時在在新聞傳播、藝術等專業中增設國際文化貿易、文化市場營銷等課程,培養既懂文化藝術專業知識,又懂國際文化貿易的複合型人才。

為了使國際文化貿易教育與文化貿易之間緊密結合,有關部門如商務部、文化部、廣電總局等相關部委和文化企業,還應該在有條件的高校設立“國際文化貿易人才培養基地”,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文化藝術與國際貿易的複合型課程,對有關部門人員進行培訓。可首先選取一到兩所高等院校作為試點單位,總結經驗教訓,將成功模式進行推廣。在文化出口優秀企業內設立“國際文化貿易人才實習基地”,為優秀的應屆高等學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為博士生、研究人員提供到企業掛職鍛鍊的機會,培養大批國際文化貿易的骨幹和後備人才。

(五)技術

當今時代,高新科技已經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火車頭,它在文化產品生產領域包括從內容到形式、從生產方式到傳播方式的廣泛應用,必將極大地促進文化產品生產的發展和創新。文化與技術的融合將形成強大的經濟競爭力。科技含量高是美國文化產業的一個殺手鐧。尤其是在大眾傳播媒介領域,印刷複製、電子排版、網路傳輸、數字化、通訊衛星等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美國文化產業具備了向全世界擴充套件的“橋樑和利器”。技術對文化產品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為文化產品的升級提供技術支援。科技是不斷進步的,而

《大國策智庫官網》 第5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