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牛李二人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在宋應星、宋應昇兄弟匆匆忙忙抵達京師備考的同一時間,作為天啟七年河南鄉試同榜舉人的寶豐人牛聚明和河內人李信,則已經分別抵達京師好幾天了。
牛聚明的父親牛垧,是魯王府的紀善官,而老牛家“先世由歲貢至縣博士,與王府官者數人”。到了他這一代,牛聚明幼年即聰慧異常,二十歲中秀才,三十出頭中舉人,十餘年間一邊讀書問學,一邊開館授徒,等待飛黃騰達的那一天。
如今這一天好像要來了,新皇帝即位以後大刀闊斧革弊鼎新,天下頓時為之一新,特別是新皇帝在抄家斬首懲辦閹黨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心機手腕,頗對牛聚明的胃口,這樣一個殺伐果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才是真正值得追隨、值得輔佐的明主。別看牛聚明一個讀書進學出身的舉子,私下裡卻是一個素有大志,想要青史留名的人。
而文武雙全的李信,也是如此。此時的牛聚明,還不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大順朝宰相牛金星,而此時的李信,自然也不是後來李自成大順軍中足智多謀的制將軍李巖。
李信的父親,當然也並不是後世傳說中的閹黨尚書李精白,因為李精白是南直隸人,如今也已經作為閹黨分子被懲辦,而其子女之中並沒有李信這個人。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還在後世的時候,就注意到了李信的身世問題。這個李信只是出身懷慶府河內縣一個李姓富裕商賈之家的普通士子,其父名叫李春茂,字庭壁,是個貢生。李春茂本人有四個兒子,老大叫李倫,老二叫李仲,老三叫李俊,老四就是李信。
與此同時,這個李春茂還有一個親弟弟,名字叫作李春玉,掌管著李家在開封府等地的糧行生意,這兩兄弟一個在原籍耕讀傳家,一個在外面奔波經營,兄弟兩人齊心協力,把個河內李家經營的蒸蒸日上,一日比一日富裕。
到了萬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六零四年,李信出生在河內李家的老宅,當時河內李家的長房李春茂,已經先後有了三個嫡子,但是李春茂的弟弟李春玉卻年過四十還沒有子嗣。於是兩兄弟一商量,就把李信過繼給了李春玉當嫡子。
然而過繼過去沒幾年,李春玉新納的小妾又給他生了個兒子,取名叫作李侔。
天啟四年冬,李信的生父李春茂過世,李春茂的長子李仲掌權,李家分家。李春玉分得了李家在開封府等地的糧行,以及位於杞縣的大批土地田產,而作為李春玉嗣子的李信,也在分家之後,帶著自己宗法上的親弟弟、實際上的堂兄弟李侔,前往杞縣投奔自己的叔叔和嗣父李春玉,從此寄居在了杞縣。
巧合的是,這個糧商李春玉,字精白。而這也正是崇禎末年,民間把李巖當作前閹黨尚書李精白之子傳說的由來。
李信年少時雖然聰敏異常,讀書過目不忘,一度號稱神童,但是年紀稍長之後卻痴迷習武,荒廢了許多年華,到了天啟四年的時候,才有了一個秀才的功名。一直到他來了杞縣,投奔嗣父李春玉之後,頓時感到自己在嗣父家中寄人籬下、地位尷尬,隨即發奮苦讀,終於在天啟七年考中了舉人。
更加有意思的是,後世以牛金星知名的牛聚明,也是天啟七年河南鄉試中舉的舉人。這兩個此時互不相識、後來卻“相愛相殺”的大順軍將相之間的緣分,看來是早已註定。如今牛金星和李信兩個人,分別上了京城參加會試,現在這位崇禎皇帝自然不會再讓他們像歷史上那樣落第而歸。而且今後的歷史上,自然也就不會再有大順軍的天佑殿大學士宰相牛金星和軍師制將軍李巖了。
當然了,此時雲集京師的,自然還有各方才俊,畢竟今年恩科真的是名副其實的恩科,要招五百名進士,是大明開科取士二百年來第一次這麼多。但凡是還對科舉仕途抱有希望的舉人和監生,都是紛紛前來,試圖把握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在閣臣徐光啟和督察院左都御史李標的努力下,京師貢院新建的考棚如期完成了。
三月二十日,崇禎元年恩科會試的主考、副主考、同考官,共十名來自禮部、吏部、督察院等衙門的考官們,都進了貢院。二十一日寅時正,京師貢院門口燈火通明,雲集京師的考生們,早早起床,按照事前領到的號籤,一個個提著考籃,排好了隊。
雖說這些考生,有的已經到這個地方考過了好幾次,但是再到這個地方仍然是莫名其妙的緊張。比如宋應星,雖然來進過京師貢院幾次了,但是看著貢院門口寫著的“明經取士”“為國求賢”幾個大字,仍然感到壓力山大。
不過與以前幾次不同的是,這次在通州停留的一天,使他感慨良多,
《日月當空圖片》 第九十六章 牛李二人(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