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頁)
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頭道川,來到了這個地處陝西黃土高原心臟地帶的吳起鎮,最終找到了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吳起鎮,是陝北革命根據地保安縣屬地,傳說是為紀念古代名將吳起而命名的。在周圍窯洞裡住著一百多戶人家,七百多人口。當紅軍到達吳起鎮時,群眾誤以為是國民黨軍隊前來騷擾,男女老幼,牽著牛羊、逃避一空。我軍便四處尋找群眾,找著幾個老弱病殘者,但因語言不通,一問三不知。為此,譚政等政治領導人開始了緊張的工作,廣泛開展政治宣傳。在他的發動指揮下,戰士們開進宿營地後,首先打掃街道衛生,清除垃圾,到處張貼“北上抗日,收復失地”、“與紅25、 26 軍會合,一致抗日救國”等標語。老人們判斷這是紅軍無疑,就去叫老百姓回來。
很快,吳起鎮的黨支部書記和鄉政府主席回來了,第二天,全鎮男女老少都回來了。一見紅軍,他們就高興他說:“咱們以為國民黨軍隊來了呵,原來是自己人!”群眾熱烈歡迎紅軍,鄉幹部們和部隊負責同志共同研究解決部隊的各種需要,介紹周圍的敵情。廣大指戰員興奮他說:“我們真的回到自己家了!”在吳起鎮,紅軍根據當時的敵情,部隊的需要和當地物質條件的可能,決定在這裡休整七天,進行政治方面、軍事方面和物質方面的整訓和準備。在政治工作方面,經譚政等人的組織與發動,深入解釋、宣傳中央紅軍到達陝北蘇區抗日新根據地及陝北紅軍會合的重大意義,宣告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結束,動員廣大紅軍指戰員,為保衛陝北蘇區而戰。在軍事工作方面,訓練新兵,刷擦武器,調整彈藥,整頓軍容,嚴格軍紀。在物質準備工作方面,補充服裝,加編草鞋,洗澡,洗衣,理髮,整頓內務等。
這樣,中央紅軍及其紅一師從1934年10月離開中央蘇區進行長征,歷時一年,長驅兩萬五千裡,途經十一個省份,長途轉戰跋涉,歷盡艱辛,今天,終於勝利地到達陝北蘇區,結束了偉大的長征。廣大指戰員的激動、興奮、喜悅、歡樂的情懷,是語言無法表達的。整個吳起鎮,沉浸在無限美妙的歡歌笑語聲中。譚政,作為中央紅軍紅一軍團紅一師的政治領導者,不僅自始至終參加了長征,親身經歷了長征途中的每一個艱難險阻,接受了來自敵人和大自然的嚴酷考驗,而且還親自領導了紅一師的長征,使紅一師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為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建立了功勳。參加紅軍長征,不知在何地、何時,譚政身上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紀念品。這個紀念品,就是腳掌上留有一個很硬的東西,說是棗刺,可又不是,它好像就成了“化石”,走路碰上這個硬塊,非常痛。到延安後,醫生給他做了手術,手術雖不大,但很複雜,沒能把那塊硬物挖掉。建國後,醫療條件改善了,醫術提高了,也沒有做掉。但診斷的結果是,那塊硬物是一截木棍在裡面,被肌肉緊緊包纏著。據醫生分析,估計是譚政在長征路上扎進腳掌上的棗刺。後來譚政富有風趣他說:“這個手術不用做了,就讓它永遠在我的腳上長著吧!當做長征紀念吧!我的腳掌有時痛得難忍,但是,一痛,倒使我想起了艱苦年代的長征路!”1935年12月27日,陝北重鎮瓦窯堡龍虎山腳下,基督教禮拜堂。黃土高原凜冽的寒風,卷著稀稀拉拉的雪花和黃土高坡特有的沙塵,更給這灰白色的世界增添了幾分寒氣。在陝北,瓦窯堡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繁榮、體面的城鎮。鎮上石窯洞、磚瓦窯洞較多,瓦窯堡因此得名,鎮上千戶居民都住在這些窯洞裡。鎮子周圍有陝甘蘇區的兵工廠、造幣廠、彈藥廠。鎮東不遠的清澗(秀延)有蘇區的機械修配廠、被服廠、鎮南百里延長一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鎮西與保安、吳起鎮相望,鎮北是波浪翻滾的大理河。瓦窯堡當時是陝甘省委所在地,陝北蘇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中共中央臨時駐地。中共中央禮堂就座落在離鎮不遠的龍虎山腳下。
中共中央禮堂(原是基督教的一座禮拜堂)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這裡正在召開黨的活動分子會議。
會議由張聞天主持,毛澤東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著名報告,傳達瓦窯堡會議的精神,毛澤東系統、精闢地闡述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會場的前部中間,坐著一位三十上下年輕、瀟灑的紅軍將領,正在全神貫注地聆聽毛澤東的報告,不時地低下頭記錄著報告的重要內容。這位紅軍將領就是時任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長的譚政。
自193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遷至瓦窯堡以來,張浩(林育英)從莫斯科輾轉回國,帶回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八一宣言”和共產國際關於中共策略轉變即由內戰
《055大驅有多厲害》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