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75章 本性難改亂京城,討董檄文天下動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375章

本性難改亂京城,討董檄文天下動

因為行廢立之事,使得董卓在朝堂中的威勢達到了頂峰,幾乎沒有一個大臣敢反對其的提議,更有甚者,就連董卓在朝會上打一個噴嚏,這些大臣都會顫抖不已,生怕惹上殺身之禍。

九月十二日

為了給董卓騰位置,朝廷遙封遠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劉虞為大司馬,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領前將軍,加節,賜斧鉞、虎賁,更封郿侯。

之前為了儘快廢除劉辯,因此對於逃跑的盧植、白典、袁紹三人沒有做出及時的反應,如今自己貴為太尉,應該向天下彰顯自己的權威了。

盧植就算了,是天下名將,可是袁紹不過是小輩,而白典居然當初當著他的面諷刺他,他準備對這袁紹、白典二人,在天下的範圍內進行懸紅(通緝令)。

但是被城門校尉伍瓊勸住:“廢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白典、袁紹不識大體,因此害怕逃跑,並非有其它意思。

如果通緝他們太急,勢必激起事變。白氏從前漢的時候就在朝廷顯耀,至今已經有了數百年,在海內擁有極大的威望,受白氏恩德,門生、故吏在天下的範圍內不知有多少,就連袁氏也不能比擬。

至於袁氏,四代都有人位列三公之位,如今的司徒袁盱就是他的父親,雖然比不得白氏,但是袁氏畢竟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世家,其門生、故吏也不遑多讓。

如果貿然通緝他們倆,屆時白典與袁紹,招集天下豪傑,拉起隊伍,群雄都會乘勢而起,那時,關東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了。

再有袁盱與白氏在朝堂上的影響,關內也不再安穩,所以不如赦免他們,給他們一個太守噹噹,那麼,他們一定會慶幸免罪,也就不會為明公招惹事端了。”

董卓仔細思考一番,認為伍瓊說的沒錯,如今的自己雖然已經坐上了三公之位,但是若關東皆反,自己只有雒陽這些兵馬,再加上到時候朝中的大臣掣肘,鹿死誰手未可知也。

不如先安撫好他們,等到自己盡數掌控了朝堂,再收拾他們也不錯啊。

於是下詔,任命白典為東萊太守,賜爵介鄉侯,將他支得遠遠的。又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賜爵位為邟鄉侯。

九月二十八日

為了向士大夫們示好,在郎中令李儒的建議下,董卓主動提出為建寧元年九月政變時,被政治定性為叛賊的陳蕃、竇武以及次年在“第二次黨錮之禍”中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

這得到了包括司徒袁盱等清流派的刮目相看,以為董卓轉性了,但是既然董卓提出了這件事,那他們就趁此時機,替前輩們平反。

九月三十日

董卓與司徒袁盱、司空楊彪、尚書令黃琬一同攜帶鈇鑕到朝堂上書,為在黨錮之禍中遇難的眾多黨人平反。

劉協與太師袁隗准奏,恢復了陳蕃等人的爵位,並提拔他們的子孫為官。

這讓原本因為董卓的任性,而有些風聲鶴唳的雒陽城的風氣緩和了不少。

之後,董卓又親近周毖、伍瓊,將原大將軍府緣屬官員何顒、鄭泰等人收為自己的幕僚。

並在這些幕僚的建議下,親近士人,徵召名士,如:荀爽、韓融、陳紀等入朝為官,其中,海內名儒蔡邕,成為了董卓最信任的幕僚。

不僅如此董卓又選拔大量名士,如:韓馥、劉岱、孔伷、張諮、孔融、應劭、張邈等人擔任地方太守等要職,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而棄官而走的白典、袁紹、王匡、鮑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一系列親近士人的舉動,為董卓贏得了極大的聲望,原先一見到他就面露厭惡,破口大罵的許多士人,再看到他,也會稱呼一聲董公。

原本若是一直如此下去,哪怕董卓之前做出這麼多的不合理之事,也會在當下這些措施下被洗滌一空,成為士林口中的名城。

十月三日

董卓趁著何太后遺體下葬的時候,開啟文陵(漢靈帝陵墓)時,指使人偷取其中珍寶。

不僅如此,他還縱容麾下的西涼士卒,在雒陽城內劫掠富戶,搜刮財物,姦淫婦女。

這將董卓之前維護的所有好聲譽都付之一炬,士人重新開始對董卓開始口誅筆伐,國賊一詞開始套在了董卓身上。

十一月

董卓自拜相國,強行要求劉協授予他有“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權勢已經如日中天。

之後,董卓又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筆趣閣免費》 第375章 本性難改亂京城,討董檄文天下動(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