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此同時,幾棟被稱為外灘花園的樓房也在武漢漢陽的江邊建了起來,面對這些花巨資興建的漂亮樓房,已經開始重新認識長江的武漢人一時議論紛紛。
2002年1月25日的凌晨,發生在武漢江邊的那次樓房爆破,意味著武漢人要與身邊這條大江真正和諧相處的開始。
這是20年前的漢口江灘,到1998年洪水來臨時,這裡的建築物有增無減。然而,隨著武漢開始的“讓地行洪”江灘治理工程的啟動,數百個建築物被拆除了。一個總長超過7千米、面積達到150萬平方米的新江灘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平時這裡是人們的休閒場所,一旦長江洪水來臨,則是大水來去的通路。夏日的傍晚,江灘上涼風習習,在這個火爐江城,展現出它嫵媚動人的一面。
武漢人喜愛在長江和漢水裡游泳,他們把游泳稱作“玩水”。特別是距離武漢300多千米的三峽大壩建成後,武漢人更加從容自信地融入到江河之間。
這座1924年落成的武漢關大樓,曾經是武漢的標誌性建築。甚至20年前,它還是這個城市的最高建築,而今天,它已經湮沒在城市的樓群之中。
同樣,在20年前,長江還只有一座大橋,如今,武漢的長江江面,加上在建橋樑,將有6座大橋橫跨長江兩岸。
現在,武漢已經初步形成了武昌科教文化、漢口商業貿易、漢陽工業製造的三鎮分工格局。
歷史的時光,藉助橋樑,把武漢的遠古和今天相連。
這些橋樑似乎就是凝固的江水,而江水則又是流動的橋樑,展現的永遠是武漢的動感。
白雲飄飛之下,就是面積為30平方千米的東湖。武漢擁有世界大城市人均第一位的淡水資源量,他們自豪的就是既能在中國最大的河流中玩水,又可以在中國最大的城中湖裡盪舟。
晨曦的霞光裡,映出江水的一抹金色,這是江城武漢新的一天的開始。
對於今天這個有著水一樣質感的城市而言,500多年前漢水的一次改道所成就的輝煌,彷彿只是武漢這個城市剛剛演繹的一段華彩樂章。(編導:張毓雄/攝影:陳林聰)
。 想看書來
第二十一集 道化武當(1)
武當山腳下的丹江口水庫,號稱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1958年興建時,漢水邊一個千年古鎮——均州被淹沒在了水底。它是明朝武當山道教宮觀建築的起始點,也是當年武當山連線北京紫禁城的起始點。
作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在長江一線流傳甚廣。最終在長江流域形成了青城山、武當山、龍虎山和齊雲山四大道教名山。不過,雖然武當山很早就有人隱居修煉,但直到明朝,才迎來了一個輝煌的頂峰。
公元1417年,北京紫禁城宮殿建設的的第二個年頭,明成祖朱棣來到了紫禁城。
當他看到這壯觀的場面時,內心禁不住思緒飛揚。不久,一道聖旨便傳到了1000多千米外的武當山,朱棣親自將那兒的一處道教宮殿命名為“大嶽太和宮”。
從1405年到1424年的19年間,朱棣竟有60多道聖旨發往南方的武當山。
當長江奔流到中游的兩湖平原地區,它的最大支流漢水在這裡與它匯合。沿漢水向西而行到達湖北十堰,在漢水之濱,一座方圓400千米的武當山傲然而立。
當朱棣1417年步入北京紫禁城的時候,這裡已經是開工5年的建設工地。
此時,整個武當山的建築工程已經進入高潮。相對京城而言,偏僻的武當山為什麼會受到朱棣的如此重視呢?
武當山原名“太和山”,相傳為上古玄武神得道飛昇之地,因而太和山供奉玄武,有“非玄武不足以當之”的說法,於是後來改名為武當山。
就因為真武神的原因,公元1412年春,朱棣在一月之內連下兩道聖旨,飭令對武當山“相其廣狹,定其規制”。一個宏大的工程就這樣開始了。
這並非朱棣的一時心血來潮。早在一年前,他就已經派官員進山籌措,並從四川等地採購了10萬根木材運往武當山。
公元1412年農曆九月十八日,武當山道教宮觀建設正式開工,朱棣從北京紫禁城調派的軍民工匠,以及江南各地近30萬人馬到達了武當山。這是大明王朝歷時最長、規模最為宏大的國家工程,史稱“北修故宮,南修武當”。
這是一項巨大而艱苦的工作。來自北京紫禁城的工匠們,一下子從華北平原站在了武當山
《再說長江背景音樂下載》 第1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