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3章 共成長 (第1/1頁)

林二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八百多年後,有一個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詩人詩句裡這麼講過:“五千個哪裡,七千個怎樣,十萬個為什麼。” 然後另一名科普作家就以這首詩裡的“十萬個為什麼”為名出版了一本書,啟發並引導了好幾代的世界各國科普工作者,甚至一度成為科普出版物的代名詞。 就像此時的秦盼兮一樣,無論何時何地,也無論哪個種族民族,對於任何未知的事理,人類的天性總是驅使著自己不斷地問一個又一個的“為什麼”。 而這種好奇心一旦得到正確的引導與支援,就將形成強大的科學發明動力,並最終推動社會的進步。 當然,最後為了更容易被這個時代所接受,秦剛最後還是將這本書的正式書名定為更容易理解的《格致入門》,而原先寫的“十萬個為什麼”則寫在了書本的扉頁成為副標題。 在這本入門的書中,具體能有多少個“為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地方在於,在分析並探究這些“為什麼”的背後,要給予其最基本的尋找答案的思路、方法與標準。 只要這種標準能夠形成,之後的它,或許會像是吹落各地的蒲公英的小傘,攜帶著一把把可以開啟人生智慧大門的鑰匙,指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將一個個的“為什麼”,作為科學探索之路上的照明燈盞,不斷地向前延伸、向前照亮。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就在秦剛不斷地撰寫、修改、再編寫的過程中很快過去了。 這天,談建過來了,而且還帶來了喬襄文,以及與他一同過來的一位術算夫子。 這位術算夫子名叫袁嘉,字良清,家裡是臨澤鎮上的富戶。 先前曾跟著喬竦在書院學習,透過了取解試後,兩次省試都未中,於是就回去繼承了家裡的生意。 袁嘉天生對數字與計算十分感興趣,之後自學了《九章算術》,又與賬房打了多年交道,最後成為了臨澤鎮有名的財算家。 但凡有人想讓家裡的孩子學個賬房的本事,大多都要想辦法拜入他的門下,或者多少去找他交納一點拜師禮,請他得空時能指點一二。 在規劃書院將要專門開設術算這門課程之後,喬襄文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袁嘉。 而對於術算這課能夠進入書院,併成為正式的課程,袁嘉是喜出望外的。 所以,他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喬襄文的邀請,來做這個術算課的老師。 只是,與喬襄文深入討論了一番後,他提出了兩點擔憂: 一是擔心不會有太多的學生願意學習這門功課。 畢竟,術算雖說是六藝之一,但畢竟已排在末位。除非是那些就想著學會後去做個賬房的人,其他能有多少學生來學習,這很難說。 二是關於這門課程學習的課本,目前也就只有《九章算術》這唯一的選擇。但這本書的晦澀難讀也是出了名的。自學過的袁嘉深有感觸,其實它真正適合的,應該是有了基礎之後要進行更深度學習術算的人。 而對於初學者來說的話,沒有合適的課本,而只靠老師單純講解的話,袁嘉想著再怎麼也是無法教會更多的學生的。 而聽喬襄文所說,他已經找人開始來編寫關於術算課程的入門教材的話,袁嘉是不太相信的: 這術算的教材,哪是那麼容易寫的。 這邊正說著呢,談建就拿了他抄錄完之後的《術算入門》前五章送過來了。 喬襄文匆匆開啟一翻,頓時覺得一愣:這本術算書太不一樣了。最讓他感到神奇的地方在於,這本冊子裡講述的內容雖然都十分新鮮,也是他之前所並沒有學會的一些知識領域。只是這裡面所寫的每一頁、每一行的內容,他居然都能看得懂,並且還沒有理解方面的障礙。 於是,他趕緊將這本書稿交給袁嘉。 “良清兄你看看,這本書能否作教材使用?” “術算…入門?這是誰寫的?”袁嘉接過後,並不以為然地翻看著。 很快,對他剛才隨口的一問沒得到回答也沒在意,因為他很快就被這本書稿中獨特的體例,以及深入淺出的內容講解而吸引住了。 大約能有半炷香的功夫,袁嘉一直沒有抬頭,埋頭仔細地閱讀著這冊書稿,喬襄文與談建也沒打擾他。 “著寫此書的秦老夫子何在?能帶我去見一見他麼?”袁嘉抬頭說的第一句話就十分激動。 “寫這本書的秦剛是我大哥,他並不老,就比我大一歲。”談建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哦,良清兄有所不知。”喬襄文解釋道,“寫這本書的秦剛是我們菱川書院的客座教授,是一位還未加冠的年輕才俊。” “竟有此事?你們是說寫出這本《術算入門》的秦夫子還沒滿二十歲?” “正是。不過我大哥很有本事,他現在還是朝廷新授的右宣義郎呢!” 面對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情景,袁嘉充滿了驚喜與好奇,他當下便提出,無論如何也要去見一見秦剛,畢竟這本書稿帶給他的震撼力太大了,同時也想再問一問還沒有寫好的後四章的具體內容。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宋風流才子線上》 第53章 共成長(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