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4部分 (第1/4頁)

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仲大軍新著

《國民待遇啟示錄二元結構下的中國》

第七章:二元社會結構的產生與危害

1,二元結構的實質是所有制歧視

2000年春節過後,我應陝西韓城礦務局的邀請,前去給全礦200多名處長級以上的幹部做經濟形勢報告。報告做完後,我去參觀此局的桑樹坪煤礦。煤礦坐落在山溝裡,工人們的宿舍樓依山傍河而建,那種景象與我60年代末在工廠時的情景沒什麼兩樣。看完礦井,我要求陳思聰礦長一起到山溝裡面看看農村的情況和山坡植被的情況。

那是一條幽靜的山溝,兩邊的山丘不高,河床背陰處上經常可見到白色的冰掛和凍結了的瀑布。轎車行駛了大約一個小時,來到了一個小村莊的村頭。山風在曠野中吹著,太陽暖洋洋地照耀初春的土地。這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北京的世界。下車走進路邊的農戶院子,受到一位老大娘熱情的招呼。在一條大黃狗汪汪叫的聲音裡,我們參觀了這家人的主臥室兩座窯洞。在窯洞前的一間廂房裡,我驚訝地看到了一架紡車,紡車上還有一匹正在紡織的鮮豔的藍布。這樣的紡機,在1958年我回山東蓬萊老家時在廂房裡見到過,想不到40多年後又在陝西黃土高原上見到了它。老大娘今天依然用它紡織布匹,補充家用。這就是當今的中國農村,很多地區保持著完全的小農經濟和自然風貌。它們與城市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天地。

2000年9月份,社科院社會學所召集社會各界人馬開會,討論這一年社會藍皮書《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的寫作。應課題組負責人李培林和陸建華先生的邀請,我也參加了此會,並被分配了一個題目,叫“經濟改革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這個題目太大,無法動筆。於是我寫了一篇“二元結構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這一文章與陸學藝、溫鐵軍、胡鞍鋼的文章一起被列在“專題篇”裡。在這篇文章裡,我對二元結構做了一些探討,並指出二元結構的危害。

我認為,經濟二元結構和社會二元結構在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史上都會存在,但相比較而言,中國社會的二元結構特別明顯。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這兩種不同的身份劃分,把中國人民清清楚楚地分割成兩個世界。一國兩制,圈而治之,分而治之,成為中國社會中最明顯的特色。

所謂二元結構,簡而言之,不過是工業和農業兩大部門的區分,即一個社會的經濟和人口劃分為工業和農業兩大部門。自英國發生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都進入了工業化程序。發達國家發展到今天,工業部門和服務業部門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的主要部門,傳統的農業部門經機械化之後也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因此,在一些發達國家,社會上基本上已不存在二元經濟結構。然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工業部門和傳統的農業部門仍然極其鮮明的存在著,並且二元結構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有的國家在經濟方面二元結構比較明顯,農業部門大,工業部門小。有的國家在社會方面二元結構比較突出,城市人口少,農村人口多,中國就屬於這一類國家。

二元結構再抽象一點講,是一個社會分為現代和傳統兩大部分。現代部分無論是從生產方式還是生活方式都不同於傳統部分。在中國,建國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中國社會和經濟的二元結構仍然十分鮮明而明顯,屬於現代部分的人口仍然佔總人口的少數,屬於傳統部分的人口仍佔絕大多數,70%的人口仍然留在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裡。

二元結構不僅表現在生產方式上,還表現在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上。生活在兩種不同結構中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如果還有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傳統的思維方式裡,那表明這個國家的現代化程度十分有限。它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生活必然仍然帶有濃重的封建傳統色彩,其結果必然影響中國政治民主化的程序。看看當前中國的政治文化就可以看出來,具有濃厚的封建習氣,清官治國仍在主宰我國的政治模式。法律社會是與人口流動密切相關的。只有在移民社會里,法律意識才會空前高漲。而在傳統的鄉村,宗族意識和血緣意識必然占主導地位。

從歷史上看,中國在兩千多年以前就有繁華的都市,但當時的社會並不能說已經形成了今天意義的二元結構。在沒有工業生產的農業社會里,城市和農村的區別和差別並不大。我這裡所講的二元化,主要是指工業化之後形成的兩種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還有在中國特殊情況

《國民待遇原則舉例》 第3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