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酒糟和湯圓粑粑 (第1/4頁)
閒雲小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醪糟也叫酒釀、酒釀、酒糟、米酒、甜酒、江米酒、米酵子等等,南北方叫法不同,在南方各省,湖南、湖北和四川都叫醪糟。
米雲記得,小時候的夏天,米雲家都會自己做酒糟,伴隨著酒糟一起的還有一種麵食也是糯米做的,在鍋裡可以攤餅子吃,也可以煮湯圓形式的吃,一下一大鍋,不過湯圓和粑粑在米雲的家鄉是合在一起叫湯圓粑粑,字面意思就是兩用,可以以煎餅粑粑的模式吃,也可以水煮加青菜模式的吃。
但小時候的記憶告訴米雲,酒糟和湯圓粑粑並不是合在一起吃的,是完全的分開來吃,不像現在,基本上都把甜酒和湯圓完全合在一起了,小販叫賣都是喊賣甜酒湯圓嘍,就和賣狗皮膏藥的老鼠藥一樣的高音喇叭在米雲的家鄉的大街小巷想起。
先回憶湯圓粑粑吧!這個比較少見,不知道是不是獨屬於米雲家鄉湖南常德某縣城的小吃,因為後來在外地基本上吃不上,只有米雲家鄉獨有,就是現在還能吃上,米雲家有親戚每年還在堅持做,米雲的記憶主要是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才有的小吃,用來替代大米不足的時候的產品,還有康餅,就是給豬吃的糠都被人們用來做餅子吃,糠就是大米的外殼,穀子殼,吃糠喝稀,說的就康熙皇帝的糠代表。小時候大米的替代品,除了糠餅,湯圓粑粑,還有一種粗糙的黃米打磨成粉吃,米雲的家鄉土話叫黃子,一種不知道什麼穀子磨成的粉,用開水一燙一攪拌,就可以吃,還有藕粉。
大米還有不夠吃的時候,可能有的朋友可能還會有疑問,那是因為不瞭解時代,在八九十年代還真有不夠吃的時候,那個年代農民要上交公糧,在古時候就叫皇糧,在現在的社會就叫稅收,工作拿工資後,就要上交工資稅收,那個年代交完公糧了,老百姓家的糧食就自然不夠吃了,有的災害天氣,還不夠叫公糧,還欠公糧稅收,自家大米不夠吃太正常不過了。
米雲換種說法,就是你天天山珍海味的吃鮑魚龍蝦人參,會不會吃厭,吃的想吐,也要換種口味吃吧,就是你在家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吃大米飯,也有吃厭的時候,天天吃肉魚,也有不想吃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會想著法的換種吃法,所以肉魚都有十幾種吃法,就是為了迎合人們的口味。
湯圓粑粑和藕粉還有黃子都是那個年代大米的替代吃法,還有豆皮子和餈粑紅薯等等食材,都是大米不夠吃的時候,用來的替補食物,或者夾著大米一塊兒吃,或者是說大米吃厭了,換種口味吃,也能解餓的替代品,要說米雲留有深刻印象的就是甜酒、黃子、湯圓粑粑三種,至於藕粉,實話實說,小時候吃的不多就一兩次,不像另外三樣小時候可以放開吃,就和米泡兒糖酥一樣管夠,幾百斤吊在房樑上,一次能吃上大半年。
餈粑和豆皮子是小時候常吃的,現在也能經常吃到,前文有提及,這裡就不多談,談談以前沒說過的食物,而且是全國各地不多見和常見的幾種食物小吃,希望朋友們能共鳴,喚起大齡朋友們的記憶,留下一個真實的生活記錄痕跡,這也是歷史,也有可能都是流傳幾千年的飲食文化習慣,為往聖繼絕學,不能讓流傳幾千年的小吃就無身無息的消失在歷史,還不留痕跡。
現在的人們都不會缺衣少吃,不會有吃不上飯的時候,但特殊年代可能真有過,尤其幾千年的中國都是如此,尤其災荒之年,沒的東西吃的時候都能吃樹皮和吃泥土。國家興亡,老百姓都會吃苦,就是21世紀的今天,全世界還有很多國家活在戰難時代,也有吃不好穿不好的時候,米雲是希望萬世太平,世界都能和平相處,人類都能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衣食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惜米雲連自保能力有限,更顧不上全人類,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米雲受傳統文化影響嚴重,只能保住自己一畝三分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財富自由的一天,有能力的一天願意幫助大多數人。
言歸正傳,回到主題,小時候的湯圓粑粑怎麼吃,米雲的記憶,湯圓粑粑是裝在屜瓷臉盆裡的,有點溼的麵粉,描繪起來像什麼,米雲只能說像一盆酸奶或冰淇淋模樣,白色的稠稠的麵粉,一般放在木碗櫃裡,可以儲存半月左右。
在農村,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有個木碗櫃,湯圓粑粑常規的吃法,就是油煎,起鍋燒油,然後用手或者調羹在臉盆裡抓出來一個雞蛋大小的往鍋裡放,油煎的兩面發黃,外焦裡嫩的裝進盤子,煎滿幾盤就可以開吃了,用筷子吃或者手拿都可以,有點什麼味道,現在想不起來了,可能有鍋盔或者煎餃的味道,或者手抓餅的味道,最靠近現在的手抓餅。
湯圓粑粑的名字由來及歷
《80後的回憶bgm》 第162章 酒糟和湯圓粑粑(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