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3章 此消彼長 (第1/2頁)

算不準不要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日後,朝廷下旨,大宋二十個路,分擔這四百多萬災民。按照每戶隨機抽籤。抽到了江蘇浙江江西這些比較富裕的地區最好,抽到了雲南貴州比較偏遠的地區也沒什麼好說。全憑運氣,抽到哪算哪。如果抽完了籤,不服從分配,直接送回金國去,大宋不管了,也管不了。當然,災民有口吃的活命比什麼都重要,哪能挑挑揀揀?反正看運氣,運氣不好怪不得別人。災民對大宋朝廷此舉十分擁戴。畢竟誰都清楚,幾百萬災民聚集在邊境城市,每天糧米消耗巨大,不是長久之計。很多災民之前擔憂大宋會負擔不起,斷了糧米供應。現在看,分配到各省各路,可以分散壓力,減輕運輸消耗。當地也可以為災民分配工作,投入到生產生活當中,才是長久之計。按照抽籤結果,第一批一百萬人啟程。待全部轉移後,平均每路接收災民二十多萬人,當地不難應對。 金國再次表示希望從大宋購買糧米。金國國內糧價太高,國庫沒有錢購買充足糧食,拿不出足夠的糧食救援災區,很多災民仍在餓死。只要宋金貿易中新增糧食,國內那些壟斷糧米的貴族商人就不得不降價出售,金國趁機購買才能從根源上緩解災情。權衡利弊,宋朝表示拒絕金國提議。給出的解釋很明白,宋朝肯定不會眼看著災民餓死,否則為什麼要允許災民入境呢?只是心有餘力不足。去年兩省遭災,常平倉支出許多糧米。今年雖然豐收,沒來得及補充,又救助許多災民,許多常平倉空了。假如出現危機,大宋自身難保,哪有糧食往出賣呢?再一個,救助災民已有許多反對聲音。大宋糧食不夠,卻要出口糧食到金國,我不得讓百姓罵死?大宋收下四百多萬災民,已幫了你很大的忙。金國自己的問題,本該自己想辦法解決,怎能全指望著大宋? 這回復算有理有據,完顏璟說不出什麼。宋朝收容難民的確是幫了極大的忙,都幫到如此地步,金國還是無法自行解決,再求助宋朝,實在過分了。雖然趙盞沒明說,意思也清楚,金國權貴和商人壟斷糧食,發國難財,你完顏璟處理不了,如此無能,還當什麼皇帝?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如果好對付,完顏璟何苦低三下四的找宋朝買糧食?那些權貴很多都是宗室子弟,其中大部分手中有兵。按照國家律法,可以懲治。只怕魚死網破,他們寧可燒燬了糧食,也不讓朝廷拿去。完顏璟投鼠忌器,他要的是糧食,不是要那些權貴地主的性命。一旦局勢失控,沒有糧食救災不說,又得罪了權貴階層,屬於雙輸,太不划算了。所以,從宋朝購買糧食是最好的辦法。宋朝不答應,沒什麼不可理解。趙盞可以理解完顏璟的難處,大宋也不是不能在此時出口一部分糧食,替金國渡過危機。他沒有完顏璟想的那麼好,他接收難民是為了民心。讓金國繼續喪失民心,大宋才能繼續獲得民心。此消彼長,還沒到停下來的時候。越來越多的難民進入大宋境內,金國沒辦法全面救災,就不能阻攔,也阻攔不住。 中都城下了第一場雪,進入宋境的災民人數超過了六百萬。金國始終沒從民間購買糧米,囤積糧米的商人眼見金國的災民越來越少,金廷的存糧基本可以應對,想要發國難財的計劃徹底落空,只得降價出售糧食。金國朝廷仍是不買。糧米價格跳海似下降,直到低於原價二成,金國才開始購買。完顏璟走上了這一條路,就是拖。拖到此時,那些權貴和商人賠得血本無歸。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大有人在。行此舉,迫不得已。拖的過程中,餓死了許多本應活下來的災民。最可怕的是,金國上下都認為金廷在災中毫無作為,不顧百姓死活。這波民心的損失之大,令人震驚。不管怎樣,金國的災情結束了。 宋朝那邊將六百萬災民平均分配,交到下面各路各省負責。下面的官員自是有些怨氣,沒人多說什麼。多說什麼?別沒事找事。真搞出事來,監察司下來一查,不定查出什麼要命的秘密。縱然沒查到要命的秘密,吏部評定勾一筆也會影響仕途。哪怕沒這般嚴重,被上官罵幾句都犯不上。朝廷讓你怎麼做就怎麼做,又沒花了你的錢。有監察司在上面盯著,各路官員不敢懈怠,盡心盡力,災民安頓的工作順利進行。抱怨歸抱怨,對各路來講,所得好處遠遠大於付出。逃難到大宋的災民,年輕人最多,孩子居次,老年人最少。放到任何地方,非但不會成為累贅,更能補充勞動力人口,提升生育率,增加財政收入。朝廷搬空了國庫,將幾個月與金國貿易的稅收都撥付下去。統一政令,災民的免費糧食救助到下個月為止。就是說,災民想吃飯,自己去賺。大宋仁至義盡,不可能永遠免費給他們吃喝。畢竟大宋自己的百姓都沒這等待遇,該知足了。同時朝廷準備大範圍修路。只招收成年男女,銅錢報酬比平時少一半。重要的是,除了本人外,還管一名親屬的

《回到南宋做皇帝趙洞庭》 第153章 此消彼長(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