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67章 我是管家 (第1/2頁)

愛吃飛餅的沈佩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宮的氛圍,成蟜還是有些敬佩的。

不管他說的話,有幾個人贊同,幾個人反對,那些人都會等著他把話說完。

或許會喝彩,或者是喝倒彩,但一定不會打斷成蟜說話。

他在努力淡化曾經學習過的人民史觀和辯證唯物主義,再好的理論指導,超出時代本身太多,就會成為殺死時代的毒藥。

所有的思想,都和時代當下的生產力相適應才對。

“依我拙見,應該是民因堯存,堯由民存,民因桀亡,桀由民亡。堯之賢德,萬民擁戴,民得以生存依賴君主賢明愛民,君主地位穩固在於民眾擁護愛戴;桀之殘暴,萬民遺棄,民生多艱,無以為繼,君失去其民,無以為君。

所以,荀大家所言,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與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在我看來,本質上是君本位與民本位的問題,君民相依,國富民安。”

成蟜話音方落,看臺上直接炸開了鍋。

如果第一個關於人性善惡的問題,是在討論最基本的現實問題,成蟜改變話題方向,雖說殺死了比賽,但勸人行善誡惡,兼顧了雙方的立場,贏得眾人認可。

那麼,當下問題,成蟜的立場就十分明確了,沒有兼顧,沒有調和,他就是堅定站在荀子一方。

如此一來,自然會引起那些反對者的瘋狂。

“賢明君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殘暴之主,天災不斷,民生凋敝。這不是天之示警,又是什麼?”

有人從席位上站起來,遙問道。

成蟜食指向天,擲地有聲:“是天道!”

“如同太陽東昇西落,亙古不變,雲霧豐沛,則為雨,雲霧匱乏,則有旱。天下萬民,上至七國君王,下至庶民百姓,食五穀雜糧,歷生老病死,皆是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

“豐年有所存,災年有所依。豐年萬重賦,災年民餓死。竭澤而漁之事,實為君主無道所致,與天地何干?”

“愛民之君,豐災不變,養國於民,藏富於民;虐民之君,豐災不變,取民膏脂,民禍自起。此為人君之禍,與天地何干?”

“大禹禪讓於伯益,啟弒之,夏傳國近五百年,莫非天譴晚了五百年?”

“穆王南征北討,朝政弛怠,內部不治;列子更是稱其:不恤國事,肆意遠遊,如此荒唐君主,其後周傳數百年,天道何在?”

“宋王偃治國,東伐齊,西敗魏,南敗楚,後滅滕國收其地,號稱五千乘之勁宋,然其治民暴虐,世人稱其桀宋,齊湣王發兵滅桀宋,卻被五國諸侯圍攻滅齊,試問滅宋者齊,天道何在?試問滅桀宋有功,天道為何不賞,反傷齊國?”

“《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可以扶持你,也可以滅亡你。桀宋虐民武功,民棄國滅,齊伐桀宋救民,齊人一城復國。”

“天有天道,人有人治,滅桀宋者,扶危齊者,是宋人、齊人,不是天。”

齊湣王算不上明君,卻也算不上昏君,他的失誤,在於聽信了蘇秦讒言,成為了眾矢之的。

成蟜之所以拿他舉例,只因為稷下學宮在齊國,縱然它是天下人心中聖地,齊人才是學宮的主要組成。

用齊湣王舉例,可以調動齊國學子的情緒,也有刻意引導之意。

齊伐桀宋,落得個殘破下場,只要不是齊奸,就一定會抱怨不公。

如果成蟜是齊人,他現在一定恨天,心中怒罵蒼天無眼。

同時,還要罵滅齊的五國諸侯,繼續放大心中仇恨。

成蟜只是在爭辯中,隨口舉出最合適的例子,非要說他刻意煽動齊國學子,是絕不可能承認的。

他笑容自信,目光落在看臺之上,齊國學子皆是沉默不語,還有一些目露兇光,至於結束後會不會找不是齊國的同學幹架,那他就管不著了。

“依你所說,唯有明君,才能民安國泰,明君如何辨明?”

成蟜循著聲音看去,發問的人,一看就不是齊人。

因為,成蟜剛剛偷偷看了一眼,就連陳平這個沒底線的,臉上都多了幾分慍怒。

能比陳平沒底線的人,真心不好找。

成蟜目的已經達成,這場辯論結果如何,能否說服對方,根本就不重要了。

他想就此抽身,看在對方彬彬有禮的份上,成蟜決定再多說一些。

“明君不死,辨不明。齊桓公晚年

《吾兄嬴政完結》 第567章 我是管家(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