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0部分 (第1/4頁)

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技術、環境工程等個基礎學科的發展。這又反過來促進了科技、經濟的共同發展。開發和利用航天科技成果,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可以這樣說,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不是為了航天而航天,而是為了更好的推動經濟、科技的發展,更好的服務於國民。

載人航天也是一種軍事威懾。從目前的戰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的戰爭將會是地、海、空、天四位一體的戰爭,這一點在海灣戰爭中得到了充分的說明,而天基系統又將成為國防與戰爭體系的核心。未來的總趨勢是,誰先控制了太空,誰就會在未來的戰爭中佔有決定性的優勢。當天基軍事系統在有人照料的情況下,真正意義上的“天軍”也就誕生了。這種“天軍”可以不受領土權、領海權和領空權的限制,自由執行在任何國家的疆域之上,這種空前的威懾力是任何地面軍事系統無法與之相比的!雖然中國發展載人航天並無此目的,但軍事實力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它並不僅僅是戰爭與殺戮的代言,它的存在、它的強大是更廣大的和平的保證。作為未來戰爭有可能的發展趨勢,我們也需要建立自己的技術儲備,這樣才不至於出現捱打的局面。

在未來載人航天將成為一種普通的星際交通手段。雖然現在的載人航天技術還相當初步,但是你是否能預見,未來人類將在月球上建造活動基地,在火星上建立移民區,建造大型空間站、太空太陽能電站,開展太空旅遊,開發其他星球的物質資源……這些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到那時載人航天必將進入全面收益的時期。那時,人類的科技、文化、經濟、社會面貌都將會發生巨大而深遠的變化。

巨大的空間資源

人類開發地球空間資源主要有以下四種:一是高度資源。俗話說“站的高,看得遠”,在資訊時代,遠離地球的高度顯得更加重要。在地球衛星的靜止軌道上,即35786千米的高度上,觀察地球表面的面積可達42%。利用地球近地軌道上的衛星,可以提供通訊、氣象觀測等便利,可謂地面、海洋、空中導航和定位。隨著人類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對空間高度資源的認識和利用必將進一步擴大。

二是高真空、微重力資源。在離地球100千米外的高空,大氣密度和大氣壓只有地球表面值的1%。高真空的顯著特點是高潔淨,這位航天器軌道執行提供了理想的條件,更為天文觀測、科學研究、材料製造、加工工藝等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在幾乎沒有重力的條件下,人類可以製造出地球上無法制造的材料和製品。對於材料、冶金、製藥、高質量晶體和醫學研究來說,宇宙空間都是獨特的理想領域。

三是太陽能資源。太陽能和氫,被公認為使人類未來最有可能利用的兩大能源。太陽內部核反應劇烈,中心區產生巨大的能量流,每秒給地球送達的熱能達81萬千瓦,相當於現今全世界每秒發電量的數萬倍。空間沒有大氣對太陽光的反射和吸收,能長時間收到幾乎沒有損失的太陽輻射,為各種空間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四是月球資源。月球有豐富的物質資源,土壤中含有多種礦藏,其中40%的氧和20%的矽,是生產火箭推進劑和太陽能電池的重要材料。月球土壤中還有大量的粉末狀金屬鐵和氫元素。月球表面引力只有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沒有大氣,十分有利於發射航天器。未來,人類在地球上建立航天發射基地將成為可能。

載人航天的到來:最初的探討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科學家就在跟蹤國外的飛船技術,並開始了技術方案的研究。在中國發射了東方紅1號衛星後,科學家們就盤算著一鼓作氣實現載人登天。科學家們做了許多防熱材料和大型試驗,甚至連飛船運輸車和航天員食品都做了出來。到20世紀70年代初,他們的研究已小有成就,做出了載人飛船的初步方案,並且還做出了一個全尺寸模型,該飛船被稱為曙光1號。曙光1號的方案為單人、兩艙式載人飛船,以返回式衛星為基礎設計而成,計劃用當時正在研製的大推力運載火箭發射。

1971年4月,80多家單位、400多名航天專家來到北京京西賓館,對載人航天進行了深入討論。這次討論進行的比較順利,確定了載人航天發展的“714工程”,中國的科技工作者似乎已經看到了載人航天的曙光。但由於當時中國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工業製造及相關工藝水平又低,加上“文革”的動盪和天災人禍,曙光1號最終塵封在一張張的構思草圖中。自此,中國暫時停止了對載人航天的探索,把精力和重點放在各種型別的應用衛星方面,這

《神舟載人航天技術發展過程》 第2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