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英雄的瞬間 (第1/3頁)

[奧地利]斯蒂芬·茨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陀思妥耶夫斯基聖彼得堡謝苗諾夫斯基校場

1849年12月22日

俄羅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青年時代受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影響,參加了彼得拉舍夫斯基派的政治活動。1849年4月,28歲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同該派成員一起被捕,被褫奪貴族身份和判處死刑。

米哈依爾·瓦西裡耶維奇·彼得拉舍夫斯基(1821—1866),19世紀俄國著名的解放運動活動家,彼得拉舍夫斯基派的領導者,曾參加1844至1846年《外來語袖珍辭典》的出版工作,在該辭典中反映出他的唯物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的革命觀點,1849年被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刑,畢生堅決反對專制農奴制度。

1849年12月22日,他們被帶到聖彼得堡的謝苗諾夫斯基校場上執行槍決。士兵們已在槍膛裡推上子彈,只等開槍的命令了。不料就在這剎那之間,一個軍官騎著快馬,一面揮著白手帕一面橫穿廣場疾馳而來,宣讀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聖諭,給他們罪減一等的許可。

根據沙皇的聖諭,改判陀思妥耶夫斯基服苦役刑及期滿後當兵。九年的苦役和軍營生活對他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方面豐富了他的生活知識,積累了文學素材,對社會的觀察、對人生的思考更加深刻和富於哲理;另一方面,流放生活使他遠離了俄國的先進階層,苦役犯政治上的壓制使他思想中固有的消極面有所發展,當時日益頻繁的癲癇病的發作又進一步加深了他精神上的抑鬱;此外,席捲歐洲的1848年革命失敗之後,各種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理想幻滅,更促使了他的思想危機。這一切的結果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漸趨反動。他摒棄了社會主義信念,用宗教的精神來解釋人民的理想,提倡棄絕個人慾望、逆來順受,宣揚人人都有罪孽,罪犯就是“不幸的人”等觀點,並試圖用道德感化來代替反對專制制度的鬥爭,幻想求得統治階級和人民之間的和解。誠如列寧在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消極一面產生的根由時所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被判處死刑,在他身上施行過野蠻的褫奪公權的儀式,事後卻又宣諭尼古拉一世赦免了他,把他流放去服苦役。”他的這一經歷無疑是他一生創作和思想的轉折點。

斯蒂芬·茨威格在本篇中以詩的形式,記述了這一轉折點中最關鍵的時刻——刑場一幕,並揭示了他以後那種深刻心理變化的開端。

——譯者題記

他們在夜裡把他從睡夢中拽醒,

地牢裡只聽見軍刀的聲音,

吆喝的命令;影影綽綽

幽靈似的晃動著令人恐怖的黑影。

他們推著他朝前走,長長的過道

又深又暗,又暗又深。

鐵門閂發出尖厲的聲響,鐵車門鋃鐺鏗鏘;

他霎時感覺到天空和冰涼的空氣。

一輛馬車——一座滾動的墓室已等在那裡,

他被急急忙忙推進車廂。

身旁是九個同志,全都戴著腳鐐手銬,

一個個默不作聲,臉色蒼白;

無人說話,

因為誰都清楚,

這輛車要把他們送往何方,

只覺得自己的生命正維繫在

腳底下滾滾車輪的

輪輻上。

吱嘎吱嘎的馬車已停住,

車門發出刺耳的聲響開啟:

一角昏暗的世界

用朦朧睏倦的目光

從開啟的柵欄凝望著他們。

房屋圍著廣場形成四方形,

一層冰霜覆蓋著低矮、骯髒的屋頂,

廣場上到處都是積雪,到處都是黑影。

灰濛濛的霧氣

籠罩著刑場,

只是在金色的教堂周圍

黎明投來清冷的好似淌著鮮血的紅光。

他們默默地排列在一起。

一名少尉前來宣讀判詞:

因武裝謀反處以死刑,

死刑!

死這個詞猶如一塊巨石

掉進靜寂的冰面,

砰然巨響

彷彿要把什麼東西擊得粉碎,

然後是空虛的回聲

消逝在這冰冷的、黎明的、寂靜的

無聲墳塋之中。

他覺得眼前發生的一切

都像做夢,

只知道自己現在要告別人

《人類群星閃耀時譯者後記》 英雄的瞬間(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