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03章 天望所歸 (第1/2頁)

短尾貓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鄧芝和張溫一同回東吳。

此刻十分喜歡鄧芝的孫權設宴待之。

孫權問鄧芝:“此後吳、蜀二國同心滅魏,共得天下太平,二主分治,豈不樂乎?”

鄧芝答道:“天本無二日,民間本無二王。如滅魏之後,未識天命所歸何人。但為君者,各修其德,為臣者,各盡其忠。這國家永遠和平才是最重要的,是不是一個王兩個王,這個事實重要麼?”

此刻的孫權大笑:“閣下的話說得很在情理,我也是這樣想的!”

於是孫權也是厚贈鄧芝禮金讓其還蜀。

自此吳、蜀通好。

魏帝細作自然看在眼裡。

探知此事,火速報入中原。

魏主曹丕聽知道後心中鬱悶,大怒說:“吳、蜀連和,必有圖中原之意也。還不如朕先伐之。”

他痛恨這東吳系牆頭草,那一邊得好,就衝著那一邊搖尾巴.....

於是大集文武,商議起兵伐吳。

此時大司馬曹仁、太尉賈詡已病故。

侍中辛毗出班上奏:“中原之地,多年戰火之下,土闊民稀,生產勞力尚且不足,而陛下此刻欲用兵,不一定有利。今日之計,不如養兵屯田十年,足食足兵,然後用之,則吳、蜀方可破也。”

曹丕:“嘎?你是不是讀書讀秀逗了?今吳、蜀連和,早晚必來侵境,我等何須還等十年!”

於是即刻傳旨起兵伐吳。

司馬懿上奏:“吳有長江之險,非船莫渡。陛下則需要御駕親征,可選大小戰船,大軍從蔡、穎而入江淮,取壽春,至廣陵,渡江口,徑取南徐:此為上策。”

於是曹丕下令,日夜分兩班工匠趕工,打造龍舟十隻,長二十餘丈,可容得二千餘人,並召集之前戰船三千餘隻。

這一年秋八月,會聚魏屬大小將士,令曹真為前部,張遼、張合、文聘、徐晃等為大將先行,許褚、呂虔為中軍護衛,曹休為後軍,劉曄、蔣濟為參謀官。

前後水陸軍馬共計三十餘萬,擇日起兵。

曹丕此刻封司馬懿為尚書僕射,留在許昌,凡國政大事,並皆聽司馬懿決斷。

其實要說這三國時期,每間隔三五年就有一次大的軍事行動。

不說魏兵大軍起程。

卻說東吳細作暗中探知此事,極速報入吳國。

孫權近臣就立刻進入去上奏吳王道:“今魏王曹丕,親自乘駕龍舟,提水陸大軍三十餘萬,從蔡、穎出淮,必取廣陵渡江,來下江南。兵強馬壯,來勢甚為利害。”

孫權也是大驚,聚文武商議。

顧雍:“今日主上既與西蜀連和,可修書與蜀中諸葛孔明,令起兵出漢中,以分擔其勢。我們這一面遣一大將,屯兵南徐以拒之。”

孫權說:“非陸遜、陸伯言不可當此大任。”

此刻的顧雍說:“陸伯言正在鎮守荊州屬地,不可輕動。”

孫權說:“這一點孤豈能不知道,但是眼前苦無替力之人。”

他還是覺得陸遜這樣的人才收下太少了。

此言未盡,一人從班部內應聲而出道:“臣雖不才,願統領一軍以抵擋魏兵。若曹丕親渡大江,臣必擒拿以獻殿下。若不渡江,亦殺魏兵大半,今魏兵不敢正視東吳。”

孫權一看,系東吳大將徐盛。

孫權是知道這老將軍的能力的:“如今得卿去守江南一帶,孤何憂哉!”

孫權當時就封徐盛為安東將軍,總鎮都督建業、南徐軍馬。

這老將徐盛謝恩,領命而退。

他回去兵營就立刻傳令,教手下眾官軍多置器械,多設旌旗,以為守護江岸之計。

這時手下將軍中一人出來說:“今日大王以重任委託將軍,我等欲破魏兵以擒拿曹丕,將軍何不早發軍馬渡江,於淮南之地迎敵?直待曹丕兵至,恐怕就來不及。”

徐盛當時一看,這是吳王孫權的侄兒孫韶。官授揚威將軍,曾在廣陵守禦,此人雖然年幼但有豪氣,作戰極有膽勇。

徐盛當著手下眾將說:“此刻南下而來的曹丕勢大,更有名將為先鋒,故不可渡江迎敵。等他們軍船都集結於北岸,自有計破之。”

這孫韶說:“吾手下有三千軍馬,而且深知廣陵此地的山路地勢,吾願自去江北,與曹丕決一死戰。如不勝,甘當軍令。”

只是徐盛不同意。這孫韶卻堅執要去,考慮再三這徐盛只是不答應,這不知道深潛厲害的孫韶卻

《狼穴在哪裡》 第403章 天望所歸(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